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论坛
红色论坛
关于“黎城票”的采访及思考
发布时间: 2015-03-07   浏览次数:25401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董长熙

 

早就听说抗战初期有黎城票在本县及周边县流通,多年来也没有获得一些相关资料。我县本土作家赵晚芹说,黎城票在黄须印刷过,具体情况不清楚。201281日在与孔东彦(1920年生,属猴,王家庄村人,离休干部)老人的谈话中得知,1939年,黎城票在李庄村南坡自然村印刷关于“黎城票”的采访及思考

201289日,我事先约定了两个熟人:赵根龙,1949年生,属牛,原李庄中学总务主任,退休干部。靳忠芳,1949年生,属牛,原李庄完小校长,退休干部。在李庄南坡找到了高龄老人赵闺女。赵闺女,1922年生,属狗,系原教育局干事赵忠奇(赵双女)的哥哥。在赵根龙家,赵闺女给我们讲述了关于黎城票的一些事:

1925年,鲁西大平原上的河北大名府遭遇水灾,我的父母在家无法生存,逃荒来到黎城南坡村,把三岁的我卖给了姓赵的人家。1938年正月十八,日军第一次侵入黎城,2月份的时候,日军还占着县城,当时我17岁。有一天,来了20多个外地人,在赵江南、赵华南的院子里住下,其中有我认识的乔家庄人乔水生,还有一个姓乔的,后来在供销社工作,我想不起他的名字。赵家是富户,院子坐南朝北,南靠土崖,东临官道:县城——李庄——南坡——乔家庄,大门前临沟,正对着北边的李庄。赵家印钞院子一进两串院,前院北房连门楼五间,东西房各三间,里外院有土圈(qūan)相隔,前院的建筑都已坍塌。里院有南面大窑一孔,正南有窑上楼,西窑三孔(已塌),西窑旁边有小门通后边,抄小路可达乔家庄,东楼上下六间(快要塌了)。院落荒芜,已多年无人居住。当时村上有十几户,共有百十口人,都住在沟下或半崖,以窑洞为主。住在赵家的人安好了机器,开始印刷黎城票。大门外有两个人站岗,身上没有带枪,窑顶有岗哨,正对着北面的李庄。自从这些人住在了赵家,村上的人再也没有进过赵家,只是路过赵家东边的官道时,听得院里有机器的响声,至于院里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一概不知。印钞工人看上去不是八路军的人,都穿着和我们一样的闹庄户衣服。这些人在南坡既不征粮,也不支差,吃粮吃菜或使用老百姓的东西全用黎城票支付,所以南坡村上的人大都有黎城票。黎城票票面不大,稍比农业社时期流通的粮票布票大一些,牛皮纸质,印刷质量比中央票、上党票差远了,记得票面有一分、二分、五分,一毛、两毛、五毛。村上的人拿上黎城票可以到杂货铺买东西。一年后,印钞工人从赵家搬走了,南坡村的人也就很少使用黎城票。大约一年后,黎城票就再也见不到了。村民在使用黎城票的同时,也用铜圆、银元、中央票、晋钞、五区票、上党票,后来逐渐都被冀南票取代。

1939年以后,日军多次扫荡南坡,烧毁了赵家的北房连门楼。有一年正月初七,日军在李庄北边的刀把杉刺死了我的母亲赵兰、舅舅赵展戍,胡景堂的父亲是被日军推到崖下摔死的。

赵江南、赵华南的父亲赵嘉以前在阎锡山军中当团长时,从太原回过家一次,坐轿,前后俩骡驾着,有卫兵和女随从。村里的人说,赵老爷好威风。1942年,赵嘉回到南坡家里,衣着旧了,仆人没了,小老婆也离婚嫁到李庄了。赵嘉年老无人照料,大冬天在院中抓雪往嘴里塞。村里的人说,赵团长想吃白糖嘞。最后赵嘉口含雪块,死在院中。

南坡过河沟北面是李庄,日军多次扫荡但没有驻扎过,这两个村都住过八路军,首长不在这里住。据老百姓传说,李庄犯地名,谐音“里装”。八路军首长及一二九师师部多次驻扎在乔家庄,很多次军政、军训会议都开在乔家庄,据说“乔”(轿)字很吉利。黎城票选址在南坡印制也一定是经过多方考察的。

2012810日,我在东黄须村听三位高龄老人讲了黎城票的一些事:

刘攀堂(1922年生,属狗,东黄须村人):黎城票面额有一元、两元,一毛、两毛、三毛,一分、二分、五分,二分钱就能买一个火烧(烧饼)。

王晚成(1927年生,属兔,东黄须村人):黎城票我用过,当时叫流通券,牛皮纸质,票面不大。黎城票上印的字不太清,颜色有点蓝,没用多长时间,大概也就一两年,后来就用开冀南票了。黎城票没在东黄须印刷过。

王荣章(1931年生,属羊,住在东黄须的西黄须人):我花过黎城票,买关于“黎城票”的采访及思考过小吃喝和小耍乎儿(玩具)

2012815日,我电话与现居长治的王廷魁谈黎城票的事:

王廷魁(1925年生,属牛,西黄须村人):大约在1939年——1940年间,黎城票、上党票都在西黄须村印刷。工作人员住在王泰全(儿子王垒戍)家,票版人员和印钞机安装在王乃孩家,印象最深的是这些人员偶尔也吸大烟,那个样子自今还记得。印钞用的纸张是从源泉运来的。黎城票我花过,村里很多人用过,可以购买东西。交粮或者支差可以得到黎城票。黎城票币值稳定,顶钱,后来都用开冀南票了。

关于“黎城票”的采访及思考2012817日,在县城李刚家王爱勤(1927年生,属兔,西黄须村人。)讲:黎城票有一毛、两毛、五毛,我用过,一毛钱能买两盒烟,或者买两个火烧。当时的农户有粮食没有钱,我去东阳关集市上粜粮,一斗玉米卖五毛黎城票,一斗小米卖七毛黎城票。王廷魁说的反了,我印象中应该是印钞工人住在王乃孩家,机器安在王垒戍家。王乃孩家住在大池边,临路,人多嘈杂,家里常开会。王垒戍家住在村西,比较僻静。

2012828日,在县城朝阳苑徐森虎(1930年生,属马,辛村人。)说,我用过黎城票,上面写着“黎城流通券”,有一毛、二毛、五毛。东阳关单日逢集,我用黎城票买过芝麻糖、烧饼等。

2012109日,在长治关村的王廷魁说,这篇文章读后还有一点补充:王爱勤说得对,他家离印钞的地方比较近,记得比我清。大约在1938年后半年——1939年间,上党票在西黄须印制过。印钞点和工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八路军岗哨把守,我们只是知道一点大概情况,村民在一块吃饭的时候,议论说王垒戍家的技术人员还吸大烟,当时大烟在黎城几乎绝迹,村民很稀奇。经了解,这些人都是制票版的人员,是高级技工,一般工作人员还没有这个特权。以后才逐渐知道他们在西黄须印制的是上党票。

黎城老百姓使用的货币在清末有银元、铜元、小钱、以及当票、帖,如黎城“永忆当”、“三义当”等发行的当票,大小和现在的五角钱差不多,上面写有价值,可以流通、兑换。在黎城有钱有势的人家可以出“帖”,上写多少钱,盖上大印,可以流通使用(相当于现在的支票)。西黄须村王英德、王英义的祖上在村里的堂名为“义盛公”,做买卖、办学堂,在周边村很有名气,他家就出过帖。民国前期(1940年以前),黎城老百姓使用的各种货币主要为银元、铜元(大铜元价值二十文,小铜元十文,一千文是一吊,五百文是半吊,半吊的一半是二百五。),小钱已基本不流通,其它纸币如中央票、晋钞等均是辅币,都以银元作为基本货币来兑换,其它票可以升值、贬值,银元不变,币值稳定。1940年—1949年主要使用冀南票,冀南票是1940411日—26日北方高干会议以后,边区法定使用的货币。

2012109日在长治、黎城分别听上桂花人李江会(1919年生)、后峧村人李建英(1925年生)讲,对黎城票没有印象。可见黎城票在黎城的流通也不普遍。

2012113日,在北社村听董森奇讲:我父亲董树德在县抗日民主政府财徭局(应为财政科,沿用过去叫法)工作,财徭局设在董水江院内,董水江也在财徭局做事。我看见父亲挎包里有一捆一捆的黎城票,包烟纸纸质,发黄,票面不大。我没花过黎城票。当时县政府的公安局、司法局、看守所等多个单位在北社,张根喜是村长,董潘芹是政治主任(支书)。父亲跟随县政府经常转移,有时好几个月也不见一面,不通音讯。因此,黎城票应为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印刷使用的货币。

据此看来,黎城票在南坡、西黄须等地印制过,在黎城县很多村庄流通过,很多健在的老人使用过,时间是1938 年春——1940年左右。为什么要印制黎城票,何时消失,我分析原因有四:一,日军占领邯郸、黎城、长治,黎城与国民党经济联络断裂,与外面的贸易也困难,老百姓经济流通急需要货币。二,抗日民主政府(共产党人)要领导黎城的革命斗争,必须有自己的经济体系。黎城票的发行主体应为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三,上党票、五区票票额大,找零困难,黎城票小面额,可以弥补缺陷(所附的记账凭证,说明上党票、五区票、黎城流通券同时作为货币)。四,由于日军封锁,中央票、晋钞运输困难。五、1939年,八路军所属冀南银行成立后,冀南票票面新、票质好、大小面额都有,联办与晋冀鲁豫边区大力推行冀南票,定为法定货币,黎城票逐步被取代,其它货币也逐渐退出市场。

分享到:
0
上一篇: 邓小平理论雏形源于黎城 ——黎城县是邓小平理论最早的试验田
下一篇: 对一张老照片的考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