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论坛
红色论坛
黎城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与黎城解放
发布时间: 2015-03-08   浏览次数:29654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杨尚军

黎城县是革命老区和老解放区。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11月初,八路军115师和129师地方工作团先后抵黎,建立起了中共黎城地方组织,并与黎城党组织一起,领导发动了驱逐国民政府反动县长运动,推翻了国民党阎锡山在黎城的黑暗统治。1118日,黎城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黎城人民获得解放,揭开了黎城历史新篇章。

一、共产党八路军领导黎城人民推翻国民政府统治,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宣告黎城解放

193777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石拐会议前后,根据党中央关于在晋东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定和八路军总部部署,八路军115344旅地方工作团一行10人由王凤鸣带领于11月上旬,129师地方工作团一行8人由王谦、李大清带领于11月中旬相继抵达黎城,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首先吸收发展杨蕉圃、李飞龙、李旭华、李静波、李时哉等入党,在县城盐店圪廊后祠堂成立了黎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黎城县支部。鉴于河北失守黎城危急的形势,党支部和工作团依照党中央积极建立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动团结旧政府的官员共同抗日。首先,他们向县长田齐卿介绍中共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但田态度冷漠,不仅丝毫没有抗日的表示,反而在背后召集黎城一些最有势力的封建绅士杨仲文、韩敏德、李魁芳、高山等人开会,密议黎城失守的应变事宜。会上,田齐卿声言他是“外地人”,准备日军来了“一走了之”,而绅士们则考虑到自己的身家性命、田园财产,决计置国家存亡和民族气节于不顾,投降、维持。会后便在群众中散布“日军来了不维持会遭烧杀,维持了能活下去”等亡国投降论调。是时,黎城第一高小校长、共产党员李静波应邀参加了会议,会后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党支部和工作团作了汇报。党支部和工作团经过研究,认为,如不立即解除临敌动摇、准备弃城而逃的反动县长之职务,扫除这股准备投降事敌的反动豪绅势力,取得政府的领导权,黎城的抗日斗争就不能顺利开展。由此,确定由县牺盟分会出面,组织发动撤换县长田齐卿的斗争。同月中旬,在县牺盟分会的具体组织下,100余名青年学生冲进旧县政府,收缴了旧县政府的印章,并将田与四大绅士一同扣押,送交沁县牺盟中心区处理,从事实上推翻了国民政府统治。随即,山西第三行政公署专员薄一波解除了田齐卿的县长职务,任命中共党员何公轸(原名何楚钊,号立人,1909419日出生于湖北省竹溪县,1924年开始参加革命,1925年由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延安,11月初到山西太原,被派往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工作。黎城赴任前为了保密,由党组织决定改名为何公轸)为县长兼县牺盟游击队总队长,组建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1118日,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黎城解放。

二、为什么说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实现与标志了黎城解放

“解放”一词,《辞海》上解释为:从反动统治的压迫下通过斗争得到自由。《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推翻反动统治,在我国特指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区”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的地区,特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

19179月,阎锡山任山西省督军兼省长后,颁布山西省县公署组织条例,成立黎城县公署。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改为县国民政府。其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正如《中国共产党黎城县简史》上说的:“抗日战争前,黎城同全国一样,其社会经济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全县劳动人民由于受军阀阎锡山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生活十分困苦。阎锡山在政治上……对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的统治与剥削。”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但南京国民政府性质未变。黎城县国民政府在日军当前之际,竟提出投降维持意图,更加暴露出了其反动反人民的本性,证明了其切切实实的反动统治性质。

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在八路军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执行反动统治、压迫人民的反动政府“黎城县国民政府”后建立起来的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实行统治压迫人民的政府,与之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区别。它的建立,不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是为了实行统治压迫人民,恰恰相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为了解放人民,让人民得以自由和当家作主。从“抗日民主政府”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所谓抗日,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所谓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对外,它是抵御侵略而非投靠帝国主义的政府;对内,它是实行民主自由而非镇压人民革命的政府。其本质,就是人民政权。其次,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共产党建立起来的政府,而且从一开始就由共产党员担任主要领导人,从一开始就是置于我党领导之下,接受共产党的绝对领导。《邓小平年谱》记载,1938222日邓小平在与徐向前联名致朱德、彭德怀、傅钟等的电文中称:“最近召集县长及各部代表会议,讨论粮食问题”。武乡县长对粮食问题总是推诿,襄垣县长亦然,并常以阎锡山命令不准筹借军粮为借口,不愿执行屯集工作。这里面没有提及黎城,说明当时的武乡县、襄垣县国民政府是执行阎锡山命令的,性质上是国民党政府。而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则恰恰相反,是不执行阎锡山和其代表的山西省国民政府的命令,而是执行共产党(中共冀豫晋省委冀豫特委及中共黎城县委)的命令,性质上不是国民党政府,而是共产党政府或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黎城县组织史资料》所记政权沿革也是从“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起始的。这一切,都是对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属于人民政权性质的肯定。

从理论上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127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共中央并针对日本的侵略引起的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响应。1936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同意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宣布停止对革命进攻和准备抗日。193777日抗战全面爆发,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宣告国共两党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但是,国民党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力图使抗战的进行不致损害他们的统治地位,并且在抗战胜利后继续这个统治,因而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即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单纯由政府和军队的抗战,反对人民大众的抗战,不允许人民以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蒋介石曾对冯玉祥说过:“现在许多自己人也都说民主,真是大错误。现在说民主的人实实在在都是共产党。共产党要拿民主来打击我们。民主起来,我们还建国吗?”相反,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全面抗战路线。指出,中国抗战力量最深厚的根源是广大人民,只有动员和组织人民,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才能赢得抗战胜利。因而必须在全国进行必要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这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国民党的国民政府,一个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权——抗日民主政府。这两个政权,虽然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权,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从阶级性质上看,国民党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抗日民主政府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切抗日阶级的政权。作为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权,抗日民主政府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苏维埃政权演变而来的。“在中国政治史上,在共产党创建政权之前,还不曾有过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江西苏维埃政权是史无前例的人民民主政权。”从抗日民主政府本身来看,“抗日民主政权,是以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人们,对汉奸和反动派实行专政的政权。抗日民主政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民主专政,因而它与地主资产阶级反革命的专政有着本质的区别……各解放区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在抗日战争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共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领导的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革命的专政。一切拥护抗日统一战线、不投降、不反共、不倒退的人都应当吸收其代表加入政权,但绝不是大地主大资本家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其次,从抗日民主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上来看,“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抗日民主政权虽也承认国民政府的中央指导地位,自认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但又不同于一般地方性的政府……抗战期间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为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保障人民合法权利,巩固民主政权,颁布了大量的刑事单行法规、民事法规等。可以说,抗日民主政权与中央政府的这种关系是‘一国两制’的最初尝试。”“这时,国民党所掌握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是对外代表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而抗日民主政权,则是共产党领导的在中华民国领土内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地方政权。在国民党政府和抗日民主政权所管辖的地区内,社会性质与政权性质都是不相同的。”

第三,从领导权来看,抗日民主政权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力量,“共产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正是它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领导权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抗日民主政权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抗日民主政权的一个基本特征。”

这些论述,十分明确地指出和肯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特点及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和根本区别。总之,“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及其基本特点表明,它是根本不同于地主资产阶级专政、也区别于严格的工农民主专政的一种新型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性的民主联合政府。它与抗战前的工农民主政府及后来的人民民主政府,同属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体系,是抗日战争这个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人民民主专政。”而“由于‘判断一个地方的社会性质是不是新民主主义的,主要地是以那里的政权是否有人民大众的代表参加以及是否有共产党的领导为原则’(《毛泽东选集》),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因此,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就表明这些地区的社会性质已经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轨道,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正是如此,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作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使黎城人民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轨道,摆脱了国民党的反动专制统治,实现了人民的自由民主,代表了黎城的解放。

从黎城“解放区”的发展历史看,众所周知,中共长征以后,在巩固陕北中心根据地的同时,逐渐向四周扩大势力。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共进入日军及国民党军势力达不到的真空地带,树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称之为“抗日根据地”,并将根据地的建设称之为“解放区工作”。中共党史和抗日战争史上也都遵从这样的划分,即把中共领导支配下的行政组织大体完备的特区称为“边区”,中共党、政、军组织健全的抗日根据地称为“解放区”,根据地周围彼此势力混杂的地区称为“游击区”,日伪统治下的地区称为“敌占区”或“沦陷区”。根据战后发表的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解放区的建设和发展,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7月到1940年为摇篮、建设时期;第二阶段从1941年到1942年为困难斗争时期;第三阶段从1943年到1945年为发展、反攻时期。1937年底,国民党军在日军攻击面前节节败退,八路军第115师、120师、129师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日前线,深入五台山、晋西北、太行山脉日军未占领地区,首先创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其中就包括属于晋察冀、太行、晋东南根据地的黎城根据地。而黎城根据地由于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府又同时成为了解放区,并在19399月被晋冀豫区党委确定为直接领导的抗日实验县。从1941年开始,日军对华北解放区连续进行了彻底的“扫荡”,加之各地发生天灾,至1942年末,华北解放区人口从1940年底的4000万减至2500万,这期间,黎城仍属于解放区,甚至是受到邓小平表扬的全太行区3个完整县之一。1944年春,解放区扩大到14个,人口达到8600万人,其中还包括黎城。这说明,黎城自19371118日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成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后,一直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结束,在各个发展阶段,既没有成为过“敌占区”、“沦陷区”,也没有成为过“游击区”,自始至终保持着“解放区”的称号和事实,从未被打断和改变。从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黎城就始终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一府执政”、“一直执政”,始终保持了“版图上的完整,政令上的统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府执政”,在解放战争时期,是黎城县民主政府“一府执政”,从新中国成立直到今天,是黎城县人民政府“一府执政”。

正如此,19371118日,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为太行区建立的第一个完整抗日民主县政府,成为全太行区49个县中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县,为整个太行区抗日根据地人民树立了一面旗帜和一座灯塔,指引了方向,照亮了前程,是名副其实的“太行解放第一县”

分享到:
0
上一篇: 广志山八路军后方医院时间之考证
下一篇: 从一张照片上所看到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