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论坛
红色论坛
为什么说黎城是“中国抗战第一县”
发布时间: 2015-04-18   浏览次数:61829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为什么说黎城是“中国抗战第一县”

 

黎城县八路军文化研究会  杨尚军

 

黎城县八路军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们在“红色百村保护工程” 开展进程中,根据新搜集到的史料,结合既有研究成果,提出了“黎城是中国抗战第一县”的概念。一经公开,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的赞同叫好,有的否定非议,更多的是疑惑不解,反映说:“中国抗战第一县”名头响亮,好是好,就是不知道对不对?黎城是“中国抗战第一县”,凭什么?有什么依据?为此,本文就“为什么说黎城是中国抗战第一县”这个问题作一简要解答,以期统一大家的认识,共同把这件好事办好叫响。

一,黎城是中国抗战唯一集抗日中心县、实验县、完整县、模范县于一身的县份。

黎城是太行山最早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县,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是中国抗战时期唯一集抗日中心县、实验县、完整县、模范县于一身的县份。

(一)黎城是晋冀豫抗日中心县。

19371118,黎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黎城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黎城工作团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黎城县政府,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黎城人民得到翻身解放,黎城抗日根据地得以开辟。193835,中共冀豫晋省委与129师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建立晋豫根据地问题,会上确定黎城为5个“中心点”之一。616,邓小平在晋冀豫军区三分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区设立3个中心县委,并确定黎城为晋东南唯一。9月,冀豫晋省委决定将中共黎城县委升设为中心县委,并特调中共晋东南冀豫特委八路军工作团团长王一伦担任中心县委书记,黎城成为冀豫晋抗日中心县。1941年,黎城又被晋冀豫区党委和政府确定为全区唯一的公安保卫直辖县,奠定了黎城冀豫晋抗日中心县的地位。

(二)黎城是晋冀豫抗日实验县。

1939910,中共晋冀豫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召开。会上,鉴于黎城地处太行根据地腹心,离上级领导机关较近,在太行区最早成立中共领导的全县域完整执政县抗日民主政府,最早开辟为抗日根据地等几方面因素,确定黎城为全区“唯二”晋东南唯一由晋冀豫区委直接领导的“抗日实验县”。并提出抗日实验县的任务是:争取建成“兴国第二”,在粮食、民主、民生、武装、生产、群众团体建设和党的建设七个方面做出成绩,创造经验。为了加强黎城抗日实验县的工作,使“实验县”真正取得经验,区党委调整加强了黎城党政主要领导,调派区党委委员程式兰担任县委书记,区委干部苏华、陈玉山、张平、张国震、孙宝书、刘健夫、耿良、宋国英、张耀华等充实加强各分区委领导,并确定由区党委民运部长彭涛具体分工负责。此后,黎城根据地各项工作一直走在了边区各县的前头,成为太行根据地的旗手和标兵。在开展群众抗日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减租减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贯彻婚姻法、土地法、人权法,创建“一道入口税制”、“统一累进税制”等法令,开展根据地正规化建设,试行“三三制”政权、精兵简政,掀起军民合作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创建根据地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理论各方面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三)黎城是太行区抗日完整县。

19391225,黎城军民配合129师主力打退日军第二次占据黎城,自此直到抗战结束,黎城境内再也没有日军据点存在。同时,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粉碎了阎锡山势力在黎城配合“十二月事变”的企图,彻底清除了境内不利于抗战的蒋阎反共顽固派的公开势力,确立了共产党在黎城的绝对领导,从而使黎城成为了太行区最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和“版图上完整,政权上统一”的完整县。19421121,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向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报告晋东南态势,说:太行区只剩下黎城、涉县、平顺三个完整县。而其中,1940年春国民党平顺县政府成立,直到19435月被赶流亡,一直与抗日民主政府分庭抗礼。19408月日军占领平顺县城后,设立平顺县维持会,到19418月共建立63个基层维持会。涉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1月成立,3月国民党政府退出。直到1945726,涉县全县才没有日军据点存在。只有黎城一直保持了完整。

1939年秋日军第二次九路围攻晋东南,铁蹄所至,各县纷纷维持。在黎城,日军抓捕到曾留学日本的民主人士谢好礼,威逼利诱其出任伪县长组织维持。谢好礼大义凛然严词拒绝,重创之下宁死不屈。《新华日报》誉其为“民族英雄”,边区政府专门为他举行表彰大会,嘉奖“气节凛然”金匾。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在黎城始终保持唯一、完整、持续执政,日军始终未能在黎城建立日伪政权或维持组织,始终未能在黎城站得住脚,国民党政府始终未能在黎城复辟,是晋东南唯一,太行区罕见。

(四)黎城是太行区抗日模范县。

抗战开始,黎城全民动员,无私奉献。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开创之初,八路军筹粮征兵屡遭推诿,黎城带头出粮出兵,支援八路军抗日。193712月底,黎城500名新兵加入115师东进冀鲁豫。这是抗战开始以来晋东南第一次有规模成批量和人数最多的参军运动。1945年黎城开展“争当胜利军”运动,一次性参军1061人。抗战期间,全县参加八路军5000余人,占人口(1935年包括偏城统计77574人,194677955人)比例近7%,为八路军抗日提供兵源,壮大力量作出了突出贡献。地方武装方面,193712月下旬,成立了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牺盟游击队。不久,又相继成立了公安大队、漳河游击队和偏城新华游击队,总人数达到近2000人。1938216日,有着“晋东南抗战第一仗”之称的川军东阳关阻击战在黎城打响。黎城地方武装除在邯长大道上破路炸桥,迟滞日军西犯外,漳河游击队还在3月初发起古县伏击战,毙伤日军20余人,打响了晋东南地方武装抗日第一仗,“在晋东第一个开展起游击战争”牺盟游击队还走出家门,援边作战。19387月派遣500余人进驻河北武安、磁县、彭城,配属八路军主力出击平汉线日军。同时,在“不武装,活不成”的口号鼓舞下,19417月,全县发展民兵11750人。当年十月反扫荡,黎城民兵5000余人参战,战斗343次,歼敌80余人。1942年春季反扫荡,配合主力取得歼敌870余人的显著战绩,受到边区政府副主席戎子和高度赞扬。在著名的太行区19425月反扫荡中,黎城59个村480名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96次。19435月最后一次反扫荡中,仅西井、东崖底、南委泉、北委泉和南港沟5村就利用地雷战炸死日军41名,显示出人民战争威力。群众抗日救亡方面,19386月,全县农民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相继成立。9月,工人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19394月,文化教育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同时,还成立了儿童团组织。全县参加各种抗日团体5万多人。著名的五十亩村拥军招待所,从1941年办起直到上党战役结束,创下太行妇女拥军之最。抗战期间,黎城全县支前参战2万余人,为国捐躯英烈2000多名,群众死伤7000余人,房屋被毁45260间,财产损失5776953222.4(冀钞),以人口占比计,牺牲、贡献均在太行区名列前茅。1940年被晋冀豫区委表彰为抗日模范县。

(五)黎城还是太行山首块抗日根据地、解放第一县和晋东南对日反攻第一县。

193711月石拐会议前后,八路军115师黎城工作团与129师黎城工作团相继抵黎,黎城是115师和129师北进晋东南的首入地。1118,太行山上第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县域执政人民民主政权——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黎城成为太行山最早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县。从此,既无日伪政权建立,亦无国民党政权复辟。黎城解放之时和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周边邻县还都是“国统区”或“敌占区”、“游击区”。作为共产党完整持续执政时间最长的县,黎城在抗日根据地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7月到1940年为摇篮、建设时期;第二阶段从1941年到1942年为困难斗争时期;第三阶段从1943年到1945年为发展、反攻时期),无一例外保持了解放区的地位。即使是在最困难的1942年末,华北解放区人口从1940年底的4000万减至2500万,这期间,黎城仍属解放区范畴,甚至是受到邓小平表扬的全太行区3个完整县之一。自19371118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成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在各个发展阶段,黎城既没有成为过“敌占区”、“沦陷区”,也没有成为过“游击区”,自始至终保持着“解放区”的称号和事实,从未被打断和改变,可谓“一枝独秀”。非但如此,1944年夏,黎城在率先取得抗战局地胜利后,还指令黎城独立营跟随主力部队向陵川、襄垣日军发动局部反攻,成为晋东南第一个对日发动反攻的县。

二,黎城在太行抗战中的作用贡献。

黎城是保卫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和擎天柱,是八路军最大的敌后抗战后勤基地和太行抗日根据地“后方之后方”,是太行抗战最红最艳的一面旗帜。

(一)黎城作为太行南大门与晋冀豫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支点的作用贡献。

黎城是保卫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太行抗战的桥头堡;是国共两军晋东南对日首战川军东阳关阻击战和八路军围黎打援伏击战发生地;是八路军第一次分兵(开辟晋东北、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抗日根据地)115师和129师北进晋东南首入地,第二次分兵(开辟冀南、冀东、豫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与第三次分兵(挺进冀中、冀南,创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西进冀豫鲁始发地;是晋冀豫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

(二)黎城作为八路军最大敌后抗战后勤基地与太行抗日根据地“后方之后方”的作用贡献。

抗战开始,八路军众多后勤保障机关进驻黎城。早在1938年春,129师就在阳和脚建起师属枪械修械所,开创了八路军在太行的军工生产。129师卫生所、八路军总后野战医院、草帽厂亦在同一时段进驻或在黎城创始诞生。此后,随着黎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特别是成为抗日完整县,越来越多的129师师属和八路军总属后勤供给部门大批转进和建立。19391月,129师供给部入驻西井。3月,八路军总后供给部入驻上马岩,太行利华制药厂入驻北委泉。4月,129师卫生部在背坡成立师属第一所制药厂“129师卫制药厂”,开创军需医药品生产。6月,八路军生产部入驻南委泉,组建新华农场,成为八路军唯一农牧生产实验基地。7月,八路军总后被服厂入驻平头。8月,129师经济委员会在西井成立,八路军总部贸易机构“德记山货行”在南委泉成立,新华印刷厂在清泉建立,太行造纸厂进驻石壁底,太行第一毛纺厂进驻王家庄。黄崖洞兵工厂、冀南银行等重要机构也相继落户。整个抗战时期,落户黎城的八路军后勤保障单位诸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被服厂、印染厂、鞋袜厂、皮革厂、酿酒厂、毛纺厂、肥皂厂、纸烟厂、火柴厂、造枪厂、造炮厂、雷管厂、炸药厂、学校、医院、银行、机场、报社、邮局、看守所、疗养院等等,总计超过100家以上,门类齐全,应有尽有。同时,八路军总部还以西井为中心,孔家、黄草辿、东井、五十亩等为主仓库,建立起粮食储备供给基地。其中,仅孔家一村遗留至今的账单显示存拨粮食就在416670斤以上。以白宝峧、宋家庄、后贾岭、和尚坟、洞山等为主,建立起垦荒生产基地。以广志山、牛居、下黄堂、仟仵、彭庄、西村、庄头、五十亩等为主,建立起医治疗养中心。使黎城成为八路军最大最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以及太行抗日根据地“后方之后方”。

(三)黎城作为八路军太行兵工第一县的作用贡献。

1938年初,129师在阳和脚设立师属枪械所,开创了八路军太行军工生产历史。19396月,八路军军事工业最高领导机关总部军工部在黎城上赤峪村成立,直至抗战胜利改为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才搬离黎城,在黎时间长达6年之久。同时,经过左权和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亲自勘探选址,朱德、彭德怀实地考察决定将原在榆社的总部修械所迁移至黎城黄崖洞并改扩建为我军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固定大型兵工厂,定名军工部1所,通称黄崖洞兵工厂,开创了我军建设大型兵工厂的先例,成为红色军工发展的一块里程碑,创造了我军兵工史上多项第一:1940年春诞生第一批步枪,使我军兵工生产进入正规生产阶段;8月,诞生第一枝制式步枪,改变了人民军队没有制式兵器的历史;19411月,诞生第一门火炮和第一颗炮弹,使八路军有了自行制造的火炮和可与日军基本抗衡的火力。黄崖洞兵工厂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是八路军最大的兵工企业和整个华北敌后规模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炮弹总产量占到太行兵工同类产品的90%以上,抗战期间我军炮弹总产量的35%,步枪总产量的45%,被称为“兵工第一厂”,朱德亲切视为“掌上明珠”。以军工部为龙头,19403月,八路军第一所子弹厂“军工部复装枪弹实验厂”在下赤峪村建成,是根据地当时最大最先进的子弹生产单位。以后,在黎境几经迁移发展,19452月开创八路军制造全新子弹的历史。1946年秋并建为黎城彭庄晋冀鲁豫军区兵工六厂,产能居华北各解放区之首,共产枪弹800余万发,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始建于19424月的源泉炸药厂,不仅开创八路军生产现代火炸药的历史,而且是根据地最大的炸药生产单位,产品质量和威力居当时全国之首。黎城还是八路军烟幕弹、定时炸弹、军用指南针等新式装备诞生地。整个抗战时期,相继入驻黎城或在黎城建成的兵工单位如黄崖洞兵工厂、上河军工技术试验所、太行工业学校、阳和脚修械所、东井修械所、葫芦脚兵工厂、王家庄兵工厂、仁庄兵工厂、下赤峪子弹厂、水子弹厂、看后子弹厂、南港沟子弹厂、彭庄子弹厂、卜牛炸弹厂、东洼炮弹厂、漆树炮弹厂、北庄手榴弹厂、白布焦硫酸厂、白寺炸药厂、斗掌炸药厂、源泉炸药厂等等,共计逾30家,人员总数近5000人。无论从生产规模和数量上讲,还是从单位设置与人员上讲,黎城都占据了太行兵工的半壁江山甚或更多。抗战胜利后,由这些兵工厂发展组建而成的淮海机械厂、惠丰机械厂、清华机械厂、长治钢铁厂、太原第二工具厂、南京晨光机械厂等,赫赫有名,成为新中国军工大格局的重要组成。由此,黎城被称为“太行兵工第一县”和“新中国军工摇篮”。

(四)黎城作为太行抗战货币供应中心“抗战经济摇篮”和“新中国金融摇篮”的作用贡献

19392月,彭德怀向毛泽东建议成立冀南银行。同时,专为冀南银行培养人员的冀南财政经济学校跟随129师供给部到达黎城。4月,129师供给部印刷厂在西井成立,5月试印出第一张冀南银行钞两角券,6月改为冀南银行第一印刷所,9月中旬印成第一批总额60万面值冀钞。916,冀南行署通令批准成立冀南银行,发行冀钞,并要求冀南银行成为“培养抗战经济的摇篮”。1015,冀南银行在西井村正式成立,总行设于小寨村。从此,太行区第一次有了统一币冀钞,开创了太行抗日根据地财政金融斗争新阶段,成为红色金融发展的一块里程碑。冀南银行在黎期间,驻黎所属机构和配套部门达30余家,仅印钞点就有26处,至抗战胜利前夕发展成为敌后最大的银行,直到194812月组建为中国人民银行,才陆续撤离,时间长达10年之久,共印制发行冀钞2012亿元,成为太行抗战货币供应中心,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发展和军民生活发挥了关键作用,大力支持了抗战的坚持与胜利。此外,还率先印制出第一版(1948年版)壹元、伍元、贰拾元人民币。由此,黎城又被称为“抗战经济摇篮”、“新中国金融摇篮”和“人民币诞生地”。

(五)黎城作为八路军众多著名与关键战斗战役决策地与指挥部的作用贡献。

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与129师师部长期驻扎转战黎城河南、西下庄、西井、仟仵、杨家庄、上遥、南桑鲁、子镇、北社、正社、东阳关、霞庄、乔家庄、南委泉、上黄堂等广大地区与村庄。总部与师部首长更是将黎城作为常住地和活动地,足迹遍及全县。许多著名与关键战斗战役的决策地与指挥部都在黎城。诸如:强攻黎城设伏神头战斗(神头岭伏击战)决策地与指挥部在杨家庄;东阳关大捷(响堂铺伏击战)决策地与指挥部在南桑鲁;长乐村战斗、晋东南第一次反九路围攻战役决策地与指挥部在西井、乔家庄;129师“七七”周年纪念战斗、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交通总破击战斗决策地与指挥部在子镇、北社;129师纪念“七一”与“七七”破袭战、第二次反九路围攻战役、邯长战役、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磁武涉林战役” 决策地与指挥部在乔家庄、南桑鲁、东井、南委泉白晋战役、百团大战、关家垴战斗决策地与指挥部在“潭村”、北社、西井、平头;黄崖洞保卫战指挥部在东崖底;1942年反扫荡战斗指挥部在南委泉;东进冀南、开辟鲁西等重大战略决策地在枣镇。

(六)黎城作为太行根据地开始正规化建设和走上统一决策部署地的作用贡献。

194041126日,抗战以来华北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会议”相继在西黄须、霞庄、北社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八路军总部朱德、傅钟,北方局杨尚昆、刘锡五、李大章、张友清、杨献珍,129师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及冀南区杨秀峰、宋任穷、李菁玉,太行区李雪峰、戎伍胜、徐子荣、黄镇、李一清,太岳区薄一波、安子文,晋豫太南区聂真,晋察冀聂荣臻、彭真、吕正操,晋西北赵林等党政军重要领导人。这次会议,成立了以邓小平为书记的太行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冀太联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前身,19408月在西井成立),统一了全区党政军民的领导;制定和完善了巩固根据地各项政策,提出了“建军、建党、建政”三大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建设任务,不仅实现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从初创到统一的历史转折,而且推进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940925103,中共中央北方局再次在黎城西井召开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杨尚昆、彭德怀、左权等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领导及各地地委以上负责人、部队旅以上政治委员出席。杨尚昆主持会议并作了《建设根据地的基本原则》的报告,彭德怀作了关于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报告,左权作了关于巩固抗日根据地几个问题的报告。这次会议,重点讨论确定了根据地统一战线、财政经济、“三三制”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计划任务,强调了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给自足的长期抗战方针,进一步奠定了晋冀豫抗日战略区的巩固与发展。

(七)黎城作为129师“大本营”与“刘邓大军”诞生地的作用贡献。

193711月,129师首入黎城。此后,129师司令部(仅据有确切史料记载)前后10次驻扎黎城,共413天。193712月初,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即在黎城西井活动。19381月,3867721营在黎城与黎城、辽县游击队扩建改编为129师补充团。同时,直属129师指挥的黎城漳河游击队成立。3月,129师主力首入黎城平头、上遥地区,打响神头岭伏击战。随即转战东阳关,打响响堂铺伏击战。4月,回师黎城东井,举行出征太行以来首次阅兵,并以西井为集结机动位置,部署开展反围攻作战,连克长治、沁县、黎城等18座县城,将日军赶出了晋东南,全面打开了晋东南敌后抗战的局面,建立起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以此为基础,在华北逐渐形成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同时,129师部队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到193810月,扩充到5万余人。19386月,129师随营学校首在上遥、正社开办,是129师培养干部的开始。19393月,129师在黎城开展抗战以来第一次新式整军运动,为时半年,史称“黎城整军”,将129师打造为“铁军中的铁军”。年底,129师发展到11万余人,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最先发展超过十万人的“主力中的主力”,从此享誉“刘邓大军”的美称。

19392月到7月间,朱德、彭德怀与刘伯承等八路军和129师首长先后在黎城针对解决冀南与国民党军摩擦、东进纵队工作、山东和苏北地区工作、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成立冀南银行等作出决定和指示。听取了冀南行署太行办事处主任齐燕铭关于一分区政权建设、根据地财政、生产、干部政策、统战等工作,冀东抗日领袖杨十三关于冀东抗战工作,蔡树藩、倪志亮、李雪峰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工作等的汇报并作出指示。19403511日,朱彭总副司令亲自于黎城南委泉指挥部指挥,129师集中13个团兵力,发起磁武涉林战役取得胜利,打退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45129师在师部驻地北社村召开会议,部署抗战以来首次大规模破击战计划,打响“百团大战”实验战白晋战役。由此,黎城成为129师在太行坚持敌后持久抗战的主要活动地、战略立足地和后方“司令部”与“大本营”。

(八)黎城作为八路军总部战略回旋地与太行抗日根据地擎天柱的作用贡献。

黎城地处潞城、武乡、左权、涉县4县之“拱中”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总部危急关头的战略回旋地,多次为总部提供了转危为安的空间保障和安全保障,成为总部坚守坚留晋东南的决定因素。1939711日,受到驻长(治)日军第二次九路围攻进击长邯线的冲击,八路军总部在朱、彭、左首长带领下,转移黎城河南,强渡漳河,转危为安。其他著名和关键的几次还有:194010月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由武乡经驻西井转移左权;19425月由桐峪经东崖底、赵姑转移涉县;19435月由桐峪经广志山转移太岳区。黎城还是总部首长朱、彭、左、杨、滕等的常驻地和活动地。新发现的一些史料记载,朱德在黎城会议前长居黎城,并策划提出了百团大战最初设想;彭德怀自19402月至10月关家垴战斗打响一直在黎城西井小豆洼养病及在西井、东崖底活动;黄崖洞兵工厂和冀南银行建设期间,左、杨更是常驻黎城领导。最重要的一幕,19425月左权牺牲后,毛泽东鉴于太行斗争残酷环境恶劣,建议八路军总部转移到晋西北,但彭德怀不同意,坚持留在晋东南,最终度过难关,迎来抗战胜利。彭德怀的坚强信心,关键就来自于和取决于黎城这块巩固根据地和战略回旋地的存在。当时,晋东南只剩下黎城没有日伪政府,只有黎城不是敌占区。整个太行区,也只剩下黎城唯一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完整县。彭德怀响彻云霄的“台坍了,搭起来再干!”的著名誓言,正是发声于黎城小南山村。一句誓言包含了一个事实,正是黎城,撑起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擎天柱。

(九)黎城作为根据地除延安外我军唯一机场与连接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与党中央之间前后方联系中转重要通道的作用贡献。

19448月建成的黎城“长宁机场”是根据地除延安外我军唯一的一个飞机场,搭建起了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与党中央之间前后方联系中转的一条重要的“空中走廊”。曾多次转运我军重要人员物质,营救美军飞行员,接送美军观察组惠德赛上尉到太行山观察及与李达访谈。1945年“8.25”空运,将远在延安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陈赓等20名高级将领急运前线,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战略布局抢夺先机,加速全国解放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十)黎城作为太行抗战大检阅和足食足兵、准备抗日大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开幕地的作用贡献。

194411月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劳动英雄暨战绩、生产展览联合大会在南委泉召开,史称“南委泉群英会”。出席大会的有杀敌英雄120名,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206名。这次大会,是太行抗战历史性的总结大会。大会提出的新英雄主义号召,极大地提高了太行根据地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和生产热情,为足食足兵、准备抗日大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方面准备上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黎城作为太行根据地抗日文化之都的作用贡献。

黎城是抗大总校、抗大六分校、抗大一分校、太行工业学校、抗战建国学院、太行中学、太行联中、冀南财经学校和新华日报、胜利报社、《抗日先锋报》编辑部、先锋剧团、烽火剧团、鲁艺、新华书店、太行文联等文化社团的驻扎地。是著名抗战文化工作者杨献珍、何云、陈荒煤、李伯钊、刘白羽、阮章竞、吴伯箫、卞之琳、赵树理、冈夫、史纪言、王中青、段二淼、杨蕉圃、张万一、常苏民等的生活工作地。是《小二黑结婚》、《万象楼》、《李有才板话》等著名抗战文化作品的创作诞生地。1942116日首届太行文化人座谈会在清泉村召开,来自边区22个文化团体和八路军总部、129师师部、太行分区、冀南军分区、边区政府、太行区6个专署28个县机关团体代表,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共计420多人出席,大力促进了根据地抗日文化发展和抗战文化建设。

(十二)黎城作为邓小平理论早期思想发源地和刘伯承抗日游击战术理论诞生地的作用贡献。

19404月,邓小平在黎城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生产是坚持根据地的重要保障”的重要论断。翌年3月,相继在一系列会议上提出注重经济建设的主张,成为新成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努力经济建设,增加边区财富》的施政纲领,形成了邓小平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思想的最早胚胎。194411月,邓小平在南委泉群英会上指出,要把扶助贫困,奖励富农在反对封建剥削上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使贫的变富,富得更富,通过富民政策促进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并精辟指出,科学的力量是很大的。从而体现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三个有利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实现共同富裕,经济要放开等邓小平理论核心论断的思想萌芽,初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193877,刘伯承在下桂花村129师与中共黎城县委、抗日民主政府“抗战一周年纪念大会”上,回顾总结了129师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战术特点,论述了抗战以来129师战术演进的三个阶段,初步提出了刘伯承的抗战游击战术理论。1939420,刘伯承在乔家庄129师军事会议上作了《对目前战术的考察》报告,分7个方面总结了敌后游击战开展以来的战略战术问题,进一步系统化了刘伯承的抗战游击战术理论。1940年4月,刘伯承在黎城会议上作《党军建设报告》,提出:“现在对‘囚笼’的粉碎,一退再退,退到何处?现在就是敌进我进,打磨盘应摸敌人的屁股。”第一次明确提出“敌进我进”这个刘伯承游击战术理论的标志性概念,标志着刘伯承游击战术理论的正式诞生。

(十三)黎城作为太行抗日工农业中心与新中国科技创新摇篮的作用贡献。

黎城是太行抗日工业和战时生产中心。生产门类包括造枪造币、造纸印刷、被服印染、鞋袜皮革、纸烟火柴、毛纺肥皂、雷管炸药、酿酒制药等等,品种齐全,数量众多。这些战时工业单位在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分别转移到各大城市,扩大改建为重要产业和重点大型企业,如天津卷烟厂、北京制药厂、武汉远大制药集团等,至今还在为国家兴盛和提高人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黎城走出的一大批科技人员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领导者和骨干力量。

同时,在组织发展太行战时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黎城产生了众多的科技发明创造,并在抗日战场和群众生活中运用推广。兵工科技方面,除创新制造出八路军第一枝(制式)枪、第一门炮、第一颗(子、炮)弹、第一包(现代火、炸)药和诸如麻尾弹、燃烧弹、烟雾弹、定时炸弹、指南针、曲平射两用炮、军用硫酸等新式兵工品种外,还创建了太行工业学校、军工技术实验所等培训科研机构,使所生产的军工产品质量处于领先地位。医药科技方面,1941年,第十八集团军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在黎城龙洞沟研制出我军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开创了中药注射液生产的历史,受到晋冀鲁豫边区大会奖励。印刷、造纸科技方面,19394129师供给部西井印刷所首创石版阳纹翻阴纹制版新技术,1941年春石壁底新华纸厂首次实现半机械打浆操作,均为当时领先。农业科技方面,设在南委泉的晋冀鲁豫边区生产部在张克威部长带领下,创办起太行根据地唯一的农业生产实验基地。先后引进推广了“金皇后”玉米、169小麦、西红柿、美利奴羊、美国花猪、来亨鸡等优秀农畜品种。仅金皇后玉米一项,即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增产粮食25-30%。其中部分品种还在1944年由陈毅带到延安在陕北推广。

十四)黎城作为“太行之家”军政民集结地、休整地、依存地和收容地的作用贡献。

首先,黎城是太行抗战许多重大战斗的集结地。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东进冀南、百团大战关家垴战斗、第一、第二次反九路围攻、磁武涉林战役、上党战役等著名战斗战役集结地都在黎城。其次,黎城是八路军在太行重要的休整地。129师整军、军工部整风、新一旅整风等著名整顿运动都地处黎城进行。最后,黎城还是太行难民的主要依存地和收容地。19421943两年,太行区连续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加上日军和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太行根据地出现暂时严重困难,从河南、河北敌占区逃到黎城的难民数以万计。1943年春,河北武安“呼吁团”代表张润等来到黎城,反映该县灾情十分严重,一般民户一天只能喝到烂豆汤。3月底,断粮灾民已达2万多人,啼饥号寒难以为继,要求黎城给予支援。面对此情此景,黎城人民急公好义。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明确提出“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下发指示妥善安置外地难民,做到提供住所,消除乞讨,对返乡难民发给部分小米。为此,全县积发义仓小米达3000石。并发出号召,打破区域界限,救济兄弟省县,开展了“一合米”募捐献粮运动,支援武安度过难关。此外,还积极组织难民参加生产自救,在八路军和边区政府支助下,以工代赈,开建太行区最大水利工程黎城漳北渠,造福群众。屹立至今名闻遐迩的“黎城四桥”就是明证。

(十五)黎城作为抗战群英聚集地和烈士栖息地的作用贡献。

抗战时期,黎城大地群英汇聚,英雄辈出。驻黎来黎军政首长有: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左权、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罗瑞卿、滕代远、张闻天、傅钟、刘锡五、李大章、杨献珍、李富春、林彪、陈毅、聂荣臻、李先念、贺龙、彭真、吕正操、宋任穷、王震、邓子恢、秦基伟、高岗、黎玉、杨立三、陆定一、张际春、李达、蔡树藩、王树声、黄镇、黄克诚、李雪峰、杨秀峰、申伯纯、薄一波、戎子和、何长工、刘鼎、刘鹏、高捷成、熊光炳、周玉成、周文龙、钱信忠、陈再道、陈赓、陈锡联、韦杰、唐天际、王近山、何柱成、皮定均、彭涛、欧致富、郭林祥、邹开胜、武亭、石志本,等等。国际友人、高级知识分子、文艺界名人(前有从略)有:汉斯米勒、武亭、郑律成、尹世胄、陈光华、吉田太郎、杉本武夫、郭栋材、张华清、程明升、陆达、张芳、郑汉涛、牛治华、高源、李守文、陈志坚、孙艳清、张培江、刘致中、唐英之、张浩、张温如、王锡暇、耿震、李非平、唐成仪,等等。牺牲著名烈士有:左权、董天知、杨十三、谢家庆、高捷成、、何云,等等。黎城著名英烈有:谢好礼、栗树会、郑立格、王殿成、王士杰、康老虎、董克强、吴小晨、蔡振钱、刘端阳、段铁成、刘仲景、赵起仓、靳玉良、郎风标、董桃气、石寸金、李秀莲、王富锁、沈三海、王同会、路进寅、石牛弟、赵木魁、王逢奇、李崇奇、刘恩堂、王喜颜、刘满存、范进德、贾文德、王明德、刘纪凤、王改娥、宋秋果、杨彩凤、郭春梅、李甲魁、武全喜,等等。此外,朝鲜义勇军、日本反战同盟也曾驻扎黎城。黎城还是太行最大的抗战烈士遗骨散葬地,迄今为止发现的烈士墓葬近百处,烈士遗骨超过5000具。

三、黎城是中国抗战第一县的历史定位。

1943522,黎城军民团结奋战打退日军对黎城发动的最后一次扫荡,率先赢得抗日战争局地胜利,带头进入新民主主义建设发展,并首先向敌占区发起局部反攻,成为太行抗战的一个里程碑标志。

硝烟尽管散去,大地仍存印迹;历史不容忘记,记忆永远留存。至今,黎城保留的抗战遗址有上千处,其中重要遗址500处,遍布150个村庄,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抗战遗址群”、“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无声地印证着黎城抗战的光荣历史。

八年抗战,中共黎城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始终存在,黎城抗日根据地始终屹立,日本侵略军始终不能站稳脚跟,国民党政府始终未能复辟统治,无论风吹浪打,虎啸狼嚎,周边形势如何变幻,斗争环境怎样险恶,共产党在黎城始终保持完整执政,黎城根据地始终红旗不倒,灯塔长明,作为太行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赢取胜利的举旗手和排头兵,始终走在队列前头。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总共有过两次“特区”出现。一次是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道路,将深圳辟为“经济特区”。另一次就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将黎城确定为“抗日实验县”。正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确定深圳为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验区”和“特区”一样,黎城成为了中国全民族抗日救亡和探索建立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赢取胜利的“实验区”和“特区”。也正如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排头兵,并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一样,黎城也成为了中国全民族抗日救亡和建立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赢取胜利的排头兵,并为中国全民族抗日救亡和建立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赢取胜利创造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敌后抗战特别是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1984126日,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给予高度肯定。黎城,理应配享同等评价。

中国抗战第一县并非是一个数字排序,而是一个综合评价;不单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赞誉。作用决定贡献,贡献体现地位。黎城这块光荣的土地和英雄的人民,为坚持太行抗战和赢得胜利承受的巨大担当,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的显著贡献,大地为证,日月可鉴,成就了在太行抗战中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黎城称谓“中国抗战第一县”,恰如其分、理所应当。

 

注:《邓小平年谱》1938222日记载:邓小平在与徐向前联名致朱德、彭德怀、傅钟等的电文中称:“最近召集县长及各部代表会议,讨论粮食问题”。武乡县长对粮食问题总是推诿,襄垣县长亦然,并常以阎锡山命令不准筹借军粮为借口,不愿执行屯集工作。

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张南生194019日在晋东武装工作会议上所讲。

分享到:
0
上一篇: 钟良鸣:论赵树理处理《孟祥英翻身》材料的“村庄化”策略
下一篇: 八路军总部转移轨迹规律谜研究之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