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炎都尧乡
炎都尧乡
“耒邑”黎城考
发布时间: 2017-05-13   浏览次数:54843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作者  朱富根

 

    黎城的“黎”字,在黎城靳家街新石器文化遗址的陶片上和塔坡水库西周黎国墓地的青铜壶上都有发现。证明了黎城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西周黎侯国的属地。但出现在春秋战国布币上“耒邑”这个名字与黎城的关系却未引起人们重视。“黎”与“耒邑”,这两者又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试着在此作一探究。

   一、一个叫耒邑的城市。

   据《中国历代货币》记述,春秋时期的“耒”空首布币解释:“耒”,地名,即耒邑,晋地,在今山西黎城县。同时代相邻地区的空首布币还有潞城“雨”空首布(“雨”,地名,露的省写,亦即潞);沁县 “同”空首布(沁县当时名为“铜鞮”。“同”即“同是”,“同是”为“铜鞮”的省写); 屯留的“留”空首布。这些钱币上的字标明的是钱的铸造地。邑是指城市,都城,可证春秋时的黎城是一个名为“耒邑”的城市。战国时期的“耒阝”小方足布币解释:“耒阝” 即耒邑,指小国黎(应是在小国黎),后归晋。同时代相邻地区还有襄垣的小方足布“襄垣”,武乡的小方足布“涅”,沁县的小方足布“同是”,潞城的小方足布“露”,长子的小方足布““长阝子”,屯留的小方足布“屯留”。可证战国前期黎城仍是一个叫“耒邑”的城市。

   二、耒布的发行时间。

   从现有历史资料记载看,周宣王姬静(姬靖)十五年(公元前812),晋国灭了黎侯国,随即又复其国。春秋初,周惠王姬阆十四年(公元前663),赤狄潞氏夺黎地以立潞子婴儿。周定王姬瑜十三年(公元前594年)6月,晋侯遣荀林父率军败赤狄于曲梁(今潞城石梁)复立黎侯。这个黎侯当时是逃到了卫国,《诗经》中《式微》一诗,就是其臣劝黎侯回国之作。

   赤狄,亦作“赤翟”,是春秋时狄人的一支,因这个民族崇尚穿红色的衣服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长治、晋城一带。与晋人相杂居,是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狄族部落。主要有六个氏族组成,即潞氏、皋落氏、留吁氏、甲氏、铎辰氏、廧咎如氏。赤狄盘踞上党,与晋国亦战亦婚亦商。由于汉、狄之间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遂形成了这一时期上党地区货币形态的多样性。从春秋时的空首布币有“耒布”、“雨(潞)布”等多种布币的情况推断,可能是黎侯复立之后在“耒邑”发行了“耒布”,而且复立后的国土面积比原来的黎侯国大大的缩小了。“晋伯宗言,《春秋》于晋灭狄以其君归,皆加贬词,略狄土,立黎侯,皆不书,所以恶晋也。”为何孔子写《春秋》会“恶晋”,可推测当时晋国只是建了个依附于自已的小国,所以孔子耻之。从晋略狄复立黎侯的公元前594年到进入战国时代的公元前475年,其间还有119年的历史,这段时间黎城当是名为“耒邑”的城市。“耒布”发行可能正是这一时期。至于战国时发行的“耒阝”小方足布币,应当仍是小黎侯国在“耒邑”未正式归晋以前发行的。

   三、黎侯古都与炎帝神农。

   那么“黎”与“耒邑”是什么关系呢?黎,《路史》、《地理今释》 中的写法为黎字的上半部分下加一个“邑”字。该字上左从“禾”,上右从“人”,其下为“邑”。“禾”字象形,金文字形象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此“黎”字当以种禾之国来解。《地理今释》中“黎”字还有另一种写法,为左“黎”右“阝”(“阝”即邑),是黍人邑三字的组合,也是种禾之国的意思。而“耒”字,其原意是用较为老成坚韧的树枝制作而成的一种二分叉形的原始翻土农具,也是种禾的意思。“耒邑”两字可以看作是对“黎”字字意的另一种表达,两者意思没有变化。而且从“耒邑”两字的快速读音来听,发音也基本是一样的。黎为侯国,耒为城邑,而且当时只有黎城称为“邑”,不是城市肯定不会是都城,我们为此可以推断,耒邑正是黎侯国的“都城”。

   “黎”字在陶器、青铜器上的出现,再到“耒邑”这个地名,我们可以发现黎城这个地方一直与种植五谷禾类植物有关。这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这其中一定有其纪念意义。黎城文博馆现存有隋代《重营九级浮图碑》,碑曰:黎为“炎帝获嘉禾之地”。隋代《重营九级浮图碑》距今1400多年,是中国目前唯存的神农创史农耕之地的最早碑记。《易经系辞》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黎城为“黎”,只为纪念炎帝始创农业,黎城立“耒邑”之古都,也是为了纪念炎帝发明耒具,教民农耕。而且炎帝活动的时代与发现“黎”字的靳家街文化遗址分别处于仰韶文化的早期和后期,从时间和文化的承续上也是切合的。

   黎城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黎”字,黎城是中国最早以“耒”命名的地方。黎城当是“炎帝获嘉禾”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农耕文明的发祥之地。

分享到:
0
上一篇: 靳家街古文化遗址
下一篇: 农耕源头在黎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