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炎都尧乡
炎都尧乡
  靳家街文化遗址 ――史书上看不到的远古实物资料
发布时间: 2017-05-13   浏览次数:51866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文\徐得荣

    黎城是2008年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

    从考评认定的角度看,“千年古县”里的“县”应为基点,“千年”指最低历史界限,“古”表示超越千年以上很遥远的历史。尽管黎城被命名为千年古县,但只能说明黎城建县历史悠久超越千年以上,而不能证明黎城发展历史之远古。黎城,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废潞县始置刈陵县起,其发展史可以上溯到商周古黎侯国,上溯到新石器晚期仰韶和龙山混合文化期,上溯到炎帝创建的古黎(耆)国,上溯到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期,上溯到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折点以及更远。

    那么,黎城这个千年古县到底有多古?黎城靳家街文化遗址的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比较准确的历史定位。

    2000年8月,在修建长邯高速公路时发现了黎城县靳家街文化遗址。在市、县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发掘表明,该遗址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厦商周三代及汉唐,垮度很大,文化层次相叠交错,内涵极为丰富。

    靳家街文化遗址发掘的建筑物有房屋、陶窑、壕沟、墓葬、灰坑等。房屋呈组合型,由三个或四个房屋不规则地组合为群落,由北向南环抱成半包围之势,中间为空地,应当为原始院落的雏形。陶窑呈长方形,根据专家推测,这是古代先民烧制陶器用的陶窑,从陶窑结构和陶瓷质量上看,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制陶水平。壕沟共有两条,西南、东北走向,口宽5米左右,深4米,底宽1米,是古代人类部落安全防卫工程。专家称,这两条壕沟是护城河式的遗址,应该是龙山文化时期一种原始的城防设施,反映出古人类已初步形成群防意识和城防体系。灰坑是古代人类遗留物载体,石器、骨器以及蚌类工具和动物骨角(鹿角、大型水牛角等)。在约5000平方米的遗址开掘面积中,共出土有陶器、骨器等文物100余件,陶片不计其数可成车拉。其中有仰韶文化时期的泥质红陶剑口钵,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罐、甑。夏代的蓝纹罐、鬲(li。古代炊具,样子象鼎,足部中空)、豆等。石器有石铲、石斧、石刀、石凿、石镰。骨器有骨针、骨锥、骨簪等。生活用品有陶纺轮、制陶用的工具陶板等。

    靳家街文化遗址在黎城考古方面有四大发现:第一,大量的石器和骨器的出土,说明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乃至旧石器时代之前;第二,从发现的陶窑及大量的陶器、陶片可以看出,以制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已经相当成熟,遗址所处的时代应为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转换期。第三,在一块长10㎝,宽8.5㎝,形态平展,弧度很小,面纹呈细绳纹的陶片上发现了“黎”字初文,反映了黎城的“黎”其码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或更早,这为印证炎帝在黎城的早期活动以及炎帝在黎城创建古黎(耆)国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佐证。第四,从发现的群落房屋和园形窑穴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原始的村落或城镇,知道使用器具贮藏(存)粮食,知道在房屋周围挖掘壕沟,有效防止野兽出没侵害或其它部落骚扰,起到对氏族部落居住地的防护作用,表明遗址所处的时代为龙山文化形成初期。

    遗址的文化层次确实很复杂,所处时期既为为母系社会末期和父系社会初始阶段,又处于以制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和以城防为代表的龙山文化结合带,由此产生出既有旧石器时代特点,又有新石器时代特征,既体现仰韶文化遗痕,又呈现龙山文化特色的混合文化。靳家街文化遗址科学地反映了在远古时期,也即距今6800--4700年间,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处于太行山腹地的黎城生产、生活、繁衍。靳家街文化遗址文化内涵深刻而丰富,对研究黎城乃至整个上党地区新旧石器时代,包括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及夏商周各个时期的古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靳家街文化遗址把黎城的历史推至6800年以前,说黎城从远古时期走来毫不为过。

分享到:
0
上一篇: 农耕源头在黎城
下一篇: 溯源“古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