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烽火岁月
烽火岁月
抗 日 烽 火 燃 东 山
发布时间: 2015-03-11   浏览次数:26029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吴    建    

 

太行山的一条支脉,犹如一条弯曲行进的巨蟒,从浊漳岸边的隆旺甩尾北上,行至岩南、牛抱泉后,又折头向东蜿蜒,曲折的身躯在坟峧、宋家庄、元南以及阳高、石城等村将山西、河北分割为两省,其头颈一直伸向河北涉县边界的合漳河畔。

出黎城县城东,从北泉寨沿盘山公路,经仁庄、旺壁、上村、岩南、洪峧河等扶摇上行15公里就到了岩井村。若再继续东行,可出宋家庄,到达平顺县的阳高、河南省的林州等地。在本世纪之前这里曾是全县人口最少的一个乡政府所在地。所辖的八个行政村散落于方圆十余公里的沟坎、圪梁上。岩井村是县里海拔最高村之一,全村平均达1100公尺,高出县城300多公尺。春种秋收都要与县城盆地相差一个节令左右,所以,这一带又是全县的高寒山区之一。山大山多、石厚坡陡,森林茂密、地广人稀,省际、县界边缘等地理特点,自然形成了黎城县东部之天然屏障。当地的人们形容:站在省界处元南岭上的适当位置,一泡尿可洒两省(山西、河北)、三县(黎城、平顺、涉县)

 

            这里,曾是日寇铁蹄下的重灾区

 

 一九三八年正月,日军一零八师团占领涉县,向西进犯黎城。因川军四十七军一七八师官兵在皇后岭、香炉峧、坟峧、岩井、洪峧河等地的制高点誓死固守。日军两天两夜的强攻,死伤惨重、寸土未进。后在黎城大汉奸高成祖的策划下,日军制定了新的进攻计划:一面继续以猛烈炮火佯攻上、下湾,香炉峧的川军主阵地,一面将主力悄悄移于索堡,渡过清漳,再从老河口上岸,经峪里到达秋树垣。进而沿龙王庙沟西上,偷袭北极山、山皇脑等孙殿英部守军,从川军的背后占据制高点,形成前后夹攻的态势,围歼川军于东阳关一线。

与此同时,狡猾的日军还准备,一旦偷袭龙王庙沟的主力失败,仍将强攻香炉峧,取道东山入侵。一九三八年正月十五刚过,立即派出一名密探,化装成逃难的商人,从香炉峧村西的狐穴沟,到岩井、坟峧村探路。这个密探边走边把自己的行踪画在笔记本上,又拿出粉笔在路边的石头或树杆上做了标记。上至狐穴垴,出现了东、西两条岔路,往西到岩井;往东去坟峧。密探作好岩井方向标记后,向坟峧村走去。只因正月的天气,高寒山区天冷地冻,地土农活又做不得,村民清早起得晚,午饭也相应滞后。密探到村时,时间虽已到午后,但人们却刚端起碗来。他便挨门上户讨要饭吃,一连走了几家愣是被人或狗给撵了出来。那个年代上门要饭的乞丐很多,要点饭吃,还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什么他就不行呢?是不是身份被识破了?后听人们讲起此事,却是歪打正着,另有其因:首先是他的穿着打扮与乞丐大相径庭——长衫、礼帽、墨镜、挎包。倒像庄稼人眼中的二流子。其次最要紧的是他的语气和作派是命令式的:边比划边生硬地说我要饭吃!”“听着就不是好东西村人背后议论说。而普通要饭者则是婉转、央求式的。也难怪,他中文会说的很少,更谈不上流利啦。就这样,密探转悠了半个村子,仍是饥肠辘辘。这时,一个气派的砖包门楼映入眼帘,信步走进去。正巧赶上这家接待亲戚,嫌他麻烦,想尽快打发他走。就让家人端出一碗饭和一碗水,令其坐在大门边吃了赶快走。密探吃完,起身走之前,在这户人家的大门上留下了一行村人谁也认不得的文字后,上了东岭。向放羊的问清了到响当铺的路,从井沟背下山走了。 

一九三八年正月十八,是东山人们最难忘的日子。在坟峧村,前几天就听山北边的香炉峧,上、下湾枪炮声不断,山岭上战壕里的川军,只见上不见下。村民们自觉为川军送饭送水到山上,同时也看见响当铺至上、下湾间烟尘滚滚,枪炮声震聋发馈。好心的川军劝村人出去躲一躲,憨实的村民却说:有你们这些好队伍挡着,我们还躲他做甚。不料这天,皇后岭失守、香炉峧攻破。大批的日军按密探侦察好的路子,分两路从井沟和狐穴沟上了东山。从狐穴沟上来的去袭岩井。从井沟上来的一路,上到小庙岭后,又分为两股,一股沿庙坡怀、赛沟奔向宋家庄。另一股则与路家洼垴、池洼岭上战壕里的川军接了火。川军淬不及防、仓皇迎敌。终因寡不敌众、且战且退,撤至老阎洼垴和温寺岭主峰继续抵抗。日军则随战壕跟踪追击,将伤残的川军尽数杀害。而在此刻,山下的坟峧村民却漠然不知山上川军的遭遇,循着由远而近枪炮声,还好奇地三三两两聚集在场边看热闹。眼看着从东边蠢蠢拉拉过来许多身穿黄衣服的兵站满了山头,还认为是川军胜利了(因日军和川军的衣服都是黄色,只是深浅有别)。说话间,机关枪骤然在温寺岭上嘎嘎嘎嘎地响起,村中的树枝树叶以及房上的瓦片噼里啪啦掉落,打在场上麦秸垛、草垛上的子弹秃噜、秃噜地边响边荡起一股股灰尘。村民还全然不知日军正架着的机枪向村里扫射,只是射程较远目标不清而已。有的人还说,这年头鸟儿也伶俐,枪一响,吓得都钻进草垛里啦!这时,从山头的战壕里跌跌撞撞飞跑下三名川军,跑在最前面的边跑边大声喊:老乡们,赶快跑吧,日军来啦……第二声还没喊出就被机枪击中后心,倒地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后边的两名也相继被射杀在村对面东岭上一个叫“牛群场”的山脊。与此同时,村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抱着两岁多的孙子在逃难途中,刚跑到村西角上一个叫“十八亩圪壕儿”的地段时,被机枪子弹射中后胸,倒地身亡,孙子还爬在她身上喊着“奶奶”摇晃着……。路边地堰根躲着的十来个人,谁也不敢探出身子抱回孩子,直到疯狂的机关枪叫唤着吞噬了这个幼小的生命。眼前突发的这一切,唤醒了憨实的村民,赶紧扶老携幼逃往村外的逃反窑。

日军扫射一阵子后,边追杀零散的川军,边像恶狼一样扑向村里。村中已无人迹,他们就挨家挨户烧房子、牵牲口。所幸的是,村里人贫穷,又是一圈靠土崖居住,打窑省钱,因而村里窑多房少,有房子的人家虽损失较大,但大都还有个窑洞避难。唯有一处就是前几天日军密探写字的那所大院,日军未进,房子也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日军象篦梳子似地从坟峧村北向村南推进,意在河沟与进剿宋家庄的回合后再向西进。位于村西南约一里地有个杨树沟,因沟里面杨树多而得名,是坟峧全村人集中逃反的地方。一条主沟里又分出五六个小支沟,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从山根通到沟里。沟的顶部和沟底都是耕地,两边几乎全是齐刷刷的土崖。崖的平均高度有七八丈,最深处可达十来丈。为了躲避匪患,村人从二十年代开始,各家就在这里的地堰根打了许多小窑用来躲匪。一说有情况,全村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躲进了各自的逃反窑。有一妙龄女子,胳膊挎一竹篮,歪歪妞妞地朝沟里跑来,后面一个鬼子穷追不舍,叫喊花姑娘,站住!一个缠足的小脚女子怎拼命跑也跑不过一个壮男子,刚进沟里的第一块地就被鬼子抓住了。此刻,紧挨地堰上的小逃反窑里正藏着本村一个二半吊子,他轻轻用手扒拉开遮挡窑口的柴草、屏住呼吸,鬼子的淫荡暴行便尽收眼底。只见鬼子把枪扔在地上,全然不顾少妇挣扎,一把拽下篮子,顺手将其按倒在地堰根。先将上衣撕开,连贴身的兜肚也不放过,在裸露出来的嫩白乳房上抓挠了几下后,便把她的裤子扯至脚跟。然后迅速腿下自己的裤子。呀,鬼子没穿裤衩,只是丁字形缠在腰间和腿旮旯二指宽的一条白布子,打开后看见他的哪个东西上竟然还套着个雪白的套子!拉下套子迫不及待地爬到了少妇的身上……。完事后,还掏出白手绢擦了一下,提裤掂枪扬长而去。

再说从狐穴沟上来的日军,也是先从川军背侧,袭取狐穴垴、小掌山、石掌岭、牛抱泉等制高点后,再折身席卷岩井、洪峧河等村子的。日军这次清剿村子的主要目的就是搜寻川军余部,因前两天川军顽强固守,使得他们死伤惨重,他们要报复。而川军的一贯作风是:只在山上坚守阵地,不下村里打扰百姓。平时,只有个别长官到村里联系有关事宜和后勤人员下山担水等与村人接触,一般不直接打交道。所以,鬼子尽管旮旯缝隙搜了个遍,也没发现川军的踪影。随之恼羞成怒,拿老百姓撒气——杀人、抓人、抢东西。人基本跑光了,只有张越胜的二大爹张景春,病的实在走不动。他没有跑,只是挪在墙角处晒日头。被日军发现后用刺刀刺死,逃反的家人回来发现,他的胸腹部有三处致命刀伤,身下的一大滩鲜血已凝固干涸,从他的姿势上判断,老人生前没有搏斗的迹象。

岩井村人集中逃反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青兜垙的在苇沟和泉眼沟,这里有旧时防匪的逃反窑,三七年后,人们在旧窑的基础上进行了深挖和改造。另一处在岭南沟,是八路军带领村民们于四零年前后新挖的。大洞套小洞、这洞连那洞,洞里还专门设置了贮藏室、通风口、陷阱等配套设施。全村四百多口人可全部容纳。日军初上来时,村里的人还是在青兜垙的泉眼沟、寨苇沟的逃反窑里躲避。随着密集的枪声,看见一名川军被三个鬼子追赶着跑向泉眼沟对面的山坡。他的腿部已受伤,离他十几米处崖根小窑里藏着的群众轻声呼唤他:进来躲一躲吧。他却深情地迅速朝窑里的人摆了摆手,又指了指身后。意思是:我进去会连累你们,请自己藏好吧。可怜的川军踉跄着继续往前跑,鬼子穷追不舍,一直追向了河沟……。这位热血男儿后来情况如何?至今仍被岩井村人怀念着。

在泉眼沟避难时,张越胜的父亲离不开自家那头可爱的大黑驴,因为它是半壁家当啊!他牵着驴在另外的一个隐蔽处躲藏。但还是被鬼子发现了,便连人带驴一并抓到了长治的关村。在那里做了十几天苦力后,乘日军看管松懈的当儿,死里逃生回到了家里。

牛抱泉山位于县城东10公里,横跨岭底、洪峧河两村,山顶有松树,山脊形若牛背,山势首尾向内弯曲,山腰有泉,故名牛抱泉,又称东顶。与西顶、北顶、山皇脑等主峰遥遥相对,山脊主峰海拔1175米,是县城东山第一战略要地,为川军的主防阵地。被日军从侧后岩井方向攻破之后,在此看药王庙的台北村王振英父亲惨遭杀害,四岁的王振英,被父亲事先藏于庙后长满荆棘杂草的涧水圪道中幸免于难。日军当即在庙中安营扎寨,在庙内奸淫抓来的妇女,架起大炮向苏村、东黄须等周边的村子狂轰滥炸。为防日军造次,待其退却后,黎城抗日民主政府令台北村组织村民上山将庙宇全部拆掉。

第二年即一九三九年,日军二次进东山扫荡时,为了报复八路军、游击队以及根据地的民众,将岩井、洪峧河、暴家脚、宋家庄等村的房子几乎烧光。岩井和坟峧的地理情况有差别,是房多窑少,烧房后,有许多家户当下就无处可归,村民们只得投亲访友暂时避难。

 

           这里  曾是八路军开创的根据地

 

岩井的丛山峻岭是游击健儿活动的好地方。从抗战一开始,共产党八路军就对这块战略要地非常重视,创建起东山游击区。

华北沦陷前,岩井村的张丕青就读于长治乡村师范,在校期间,接触进步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山西牺盟会组织。一九三七年十月受八路军工作团委派,回村秘密活动。十一月开始在本村发展党员。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岩井村党支部成立,第一个共产党员的张丕青首任支部书记。与此同时,周边的宋家庄、坟峧、洪峧河等村也相继建立起了党组织,并组织和发动群众抗日救国,建立了农、青、妇、民兵自卫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同属抗日政府的二区领导。此后,八路军的新一旅也上了东山,八路军129师的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韦杰等首长曾带领人马在东山打过游击。129师新一旅政委唐天际则随一个团部就常住在宋家庄,该村东庄、崖上、圪噵、西村四个自然庄的一百多户人家,每家按四比一腾房让八路军住。家户户几乎都住上了八路军。崖上的当铺院按了电话总机,有四条线直通涉县的固新;平顺的榔树园;黎城的南堡、秋树垣、东黄须等。随军医院里有许多女兵,经常为村人看病开药,在和房东聊天时得知,她们有来自东三省的、有来自北平等城市里念大学的。除宋家庄住满部队外,分散在周边村子里还有许多。如岩井村常驻着一个排左右。他们平时就生活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充当着宣传队、战斗队、生产队。即向村民宣传抗日救国的新思想,组织人们开会、写标语、教唱歌和读书识字;帮助本村民兵自卫队搞训练、打游击、造石雷等;他们部队在宋家庄的岩洼、岩井村的南岭上开了很多荒地,种的庄稼和蔬菜长势很好,尤其是山药蛋个头很大,村里人也很羡慕。部队在宋家庄的东院还开了个粉坊,供部队和地方食用。

84岁的离休老干部张越胜回忆:一九四零年十月,日军第三次来东山扫荡,军民携手抗战,开展反扫荡。新一旅二团官兵在岩南岭上的毛牯山、松树山等高地狙击重创了敌军,共毙伤了二、三十名日伪军。日军从西脸坡进入岩井村后,在池西边的路上又踩响了民兵自卫队埋的地雷阵,炸死一个鬼子和一匹大洋马。而此时张丕青刚安排好全村群众的坚壁清野工作,就碰上了敌人,为掩护群众转移,他被鬼子开枪射杀,牺牲时年仅21岁。张胜越八九岁时,常在宋家庄的姥姥家住,小伙伴们结伴到东边的松池寺玩耍。那时的松池寺可热闹啦,一连串四、五个大殿和厢房里,都有许多八路和工人在忙碌着。地上放满了机器和枪支,连路都走不下。名字好像就叫:129师修械所,也有叫兵工厂的。那个时候,共产党、八路军带领民众破除迷信、打老爷,就把整个寺院用作兵工了。宋家庄还设有中心小学等后方基础设施。著名作家赵树理还在该村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万象楼》。

张老回忆,抗战胜利前的一九四四和四五年间,美国援华空军多次派飞机轰炸日军在华和其本土的军事设施。在返航途中,经常遭到日机截击和地面炮火的袭击。一些被击落的飞机坠于我们太行山中,大多数飞行员跳伞逃生,并被根据地军民救起送走。那年秋天的一个前晌,忽听得由远及近的轰鸣声越来越大,同时就看见一架尾翼冒着滚滚浓烟和火光的飞机,从东边的山头迅速滑了下来,机肚子下飘出两个小圆球后,歪歪扭扭栽倒离村南边的大山中,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然后便平静了下来。闻得声响后村民们立马紧张起来,纷纷跑出家门问情况,结果都是一句话不知道。就连村里住的八路军也说不上来,只是劝大家等候上级通知。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上级派一匹快马来到八路军驻地,讲清了原委。原来是一架美国飞机在执行轰炸任务中被袭坠落,要求各村军民精心组织、属地搜山,并将飞机残骸和美国友人安全送达长宁。接到指示后,驻村八路立即组织民兵出发,向飞机坠落的方向搜索前进。结果在村西南五里远的石峰沟找到了。飞机头朝下插进山根的一块地里,降落伞挂在被废弃的一处院子里的房子和树枝上,一个飞行员被伞绳吊在了半空中。组织者迅速将人马分作两班,一班负责刨运飞机残骸;另一班负责营救飞行员。经过一天的紧张忙碌,傍晚时分,人和部分飞机遗物安全的驮运回村。飞机的残骸在二亩地大小的打谷场上,摆了满满一场,周围站了一圈八路军和民兵的看管人员,好奇的村人近距离观看着这些遗物,指指点点,不时地发出一阵阵的哄笑声。这飞行员被安排在群祥的家里,叫来村上最好的大师傅,为其生火做饭。因他吃不惯太行山的面条,引起围观人们的阵阵笑声。美国人与根据地人们,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住了一晚。从第二天开始,用毛驴驮着,人抬、肩扛了十几天才把飞机的零部件送到上级指定的地方。飞行员则是挑全村最温顺的黑骡子驮上,经狐穴沟送到了长宁飞机场。

说到这里,还有一件悲惨的回忆需提及。那次飞机坠毁时,油箱侥幸没起火爆炸。根据上面的安排,油箱中的汽油,由专人看管、就地封存备用。里边的航空汽油倒出来后,盛了满满两大缸,抬到了武庆生家后窑底的地窑里保存。那时,村上生疮的人特别多,因山区缺医少药,有许多人被这个小小的顽疾夺去了生命。不知谁得到传言说,飞机里的汽油搽疮有奇效。有许多人就来到八路军的住处,乞求从地窑里舀出点来治病。经请示上级同意后,两个八路点着提灯到地窑里舀油。不料,窑内汽油挥发,浓度过大,遇明火爆炸,将整个窑洞炸得稀烂。两个八路全身大面积烧伤,当即送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使乡亲们悲勳异常、追悔莫及!

 

           这里   曾走出一位敌后武工队长

 

在东山,说起岩井村的张培胜,十里八村妇孺皆知、人人晓得。因为他是从根本上解决八个村、2000余口人畜世代吃水难的大功臣。1999年,张老不顾八十岁高龄、体弱多病的身体,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八十余万元,打出了一眼五百七十多米的深井,彻底改写了八个村子世世代代靠天吃水、滴水贵如油的历史。吃水不忘打井人的祖训,子孙后代还是牢记着的。然而,对这位功臣的成长史,却知之甚少。现从他的自述中,简要摘取其抗战期间的片段,献给读者。

张培胜一九二一年十月出生于岩井村一个贫苦家庭。七岁入学,因交不起学费,十岁被迫辍学。十一岁(1932年)外出(土岭南木材铺)当店员。十六岁(1937年)受本村在长治师范上学的张丕青进步思想影响,对共产党八路军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十七岁(1938)日军入侵黎城的当年正月底,和本村张土清、张福奇先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活动在停河铺与东阳关之间的邯长公路两侧,开展抗日宣传,书写标语、散发传单、破坏公路、侦察敌情等活动。多次将日军汽车由邯郸开往长治,下午再从长治返回邯郸等重要情况及时报送给八路军。有力地配合了神头岭和响当铺伏击战。四月二十五日,县城收复后,游击队在窑头村整编为漳河游击队。五月,张培胜跟随梅花繁队长(后为谢家庆)、李大清教导员到襄垣与其他游击队合并整编为挺进支队。谢家庆任队长、张国权任政委、李大清任二营教导员,带领部队就地练兵,参加纪念五卅活动。六月又开回黎城,在停河铺整训练兵。七月七日在下桂花参加抗战一周年纪念大会,下午六时,全体指战员听取了刘伯承的动员讲话。他讲了当前抗日形势,号召广大指战员到前线去、到敌后去创建抗日根据地。要求部队开赴平汉线打游击、破坏铁路等。十二月部队改编为先支三大队,由谢家庆队长王维纲政委带领,随徐向前率领的三八六旅打过平汉线,开创冀鲁豫农村抗日根据地。

19392月底,张培胜所在的部队改编为三八六旅补充大队,在河北永年、广平、曲周一带打游击、接送特种部队和干部过平汉线到山东开创根据地。二月中旬,在广平县的候村带骑兵班从100多名扫荡的日伪军手中抢回100多名民夫和10多头牲畜后,在追击敌人逃跑的途中,右腿被炮弹炸伤。同年64日,在广平县张洞村被日军骑兵包围偷袭,撤退中右背被子弹打伤。193912月部队改编为三八六旅774团,张培胜先后任排长、副指导员。

1940919日是百团大战的第二战役,我38618团在河北魏县北台头村与敌激战三昼夜。时任三连指导员的张培胜,在狙击敌人时,右背受伤血流不止,当即被送往后方医院救治。伤口虽很快愈合,但因子弹还留在里边,不久便内部感染化脓。在当时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口咬住毛巾,开刀取出弹头。未等伤口完全好,他又患上了伤寒病,高烧40多度。人昏迷不醒、满嘴烧起红泡、拇食指的指甲全被烧掉。一连四个多月神志不清,靠房东一口水一口饭地维持着生命。后来他又被转移到仕望集的一个小村,藏在一个堡垒户家中继续养病。因有人告密,敌人知道村里有一个八路军伤员,大年初一,被鬼子上门搜出,房东大娘机智地说,是她的儿子得了伤寒,鬼子怕被传染,便走了。

1942年张培胜伤好后,被派到冀中平原的敌后武工队,任大名县武工队队长。后又任王公区游击队政委兼区委书记,参加了大名县海子、杨桥、黄金堤等战斗,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他又随刘邓部队千里跃进大别山……。战争年代他三次负伤,一次重伤寒,多次被敌人包围。用他的话说,就是:降生于苦难中,在战争中成长,踏着牺牲同志的血迹、在广大群众掩护下幸存下来的老兵。

   

                                  参考文献:2006版《岩井村志》

分享到:
0
上一篇: 日寇蹂躏妇女 区长解救难民
下一篇: 野地打洞逃反 村里纺织支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