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人物访谈

  红色史迹  |  日寇罪行  |  革命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红色史迹
红色史迹
我村抗战中的一些人和事
发布时间: 2015-03-11   浏览次数:24874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我叫王晚成,东黄须人,生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今年87岁了。我姊妹六个,弟兄四个。说起抗战中的那些事,那可真是有个访头。单说咱东黄须村在那个年头,可以说是受日军害很大,帮八路军忙很多。

我们东黄须村背靠大蟒山,脚踏玉石桥。东从邯长大道直达东阳关,西经编村西黄须可到晋冀豫抗日政府霞庄村。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日军和八路都在我们村住过。开始是日军,他们先住在子镇,因八路军经常割电线、骚扰的不行,1939年秋住到我村,那年我十二岁。记得他们在村里住的时候,还算平静,没有怎么祸害村里人。只是把在垙里逃反的老百姓都赶回来,发上良民证。我们院里共有两家人,安了日军的灶房,窑顶上站了岗哨,我们要想出入,必须用手势或动作得到岗哨准许,因为相互语言不通。日军每天吃的都是从他们国家带来的大米、白面,因看见粮袋上标着日文。他们的伙夫也偷懒,每天是只做饭、不洗锅。锅里的剩饭让我家刮走;锅巴叫另一家收拾完并洗锅。因山后高石河等村的八路军经常来偷袭,他们仅在我村住了月把地就被赶走了。

日军虽没在村里常住,但来的次数却不少。记得从头一年正月十八到四三年夏天,来这里大扫荡共有六次,小股的行动就说不清了。前两次来我村时没有糟害人,第三次开始杀人、烧房、抢东西。共在我村杀害三十六人,尤其是那年四月大扫荡时,在山上打死两人,抓到城里扔到城隍庙井里十三人。至于烧房子、抢东西等财产损失,那也和其他村一样,没法计算。

第二年八路军就来我村了,他们大都住在上村的三圪廊、刘家垴等地。直到鬼子投降,八路军基本没断过。记得有五旅、六旅、九团、三十二团、新一旅,还有抗大、医院等。其中皮定均的三十二团战斗力最强。为了支持地方武装,曾拿出一个连拨给四分区。新一旅的装备最差,人数最多,住的时间也最长。他们的武器大多是大刀、长矛,以及边区造的手榴弹、地雷等。村里人说他们:吃的是‘ 二八糙’,烧柴靠香炉峧。意思是:为了多吃一些,在小米没去净谷壳时就拿来吃。部队做饭和冬季取暖的柴禾,要到二十里外的香炉峧山上去割。可见他们的生活条件是多麽艰苦。村民们在八路军的影响下男人都自觉参加了抗战,女人参加纺线、织布、做军鞋等。就拿我家来说,弟兄四个就有三个参加了打鬼子。我大哥在编村参加了游击小组;二哥参加区干队,后被编了兵,曾到潞城的微子镇等地打游击;我是先当民兵,头一批南下新安、益阳、宜丰、宝丰、嵩县等地支前参战。十六岁参加黎城独立营,后改为独立团(即人们常说的五十团),在三营九连当兵。因腿上生疥疮,在打河南滑县前病倒,住了医院,只当了五年就退伍了,至今未愈。村里和我一起到五十团当兵的还有六个,全都牺牲,只有两个拿回了尸骨,其余四个都留在了外头。

在我家后边有一个叫王树生的,他比我小一岁,十四岁就在新一旅当兵了。那一年在河南的嵩县和日军打仗时,被打散。三个人被日军包围,突围中两位战友也相继牺牲,他负伤被活捉。鬼子把他下到水牢中关押,牢中还关着当地两个人。这个水牢原先可能是一大户人家的地下室或仓库什么的,涝灾时灌进了水,日军占领后索性将其改作水牢。象泥汤一样的水有半小腿深。靠墙根用石头垒了个一米高、一米来宽、三米多长的圪台,上面铺了些稻草,就算做炕了。在炕的两米高处有一扁形铁窗,王树生不甘被困,立即寻找逃生出路,他扒着窗户护栏杆向外瞭望,看见外面是一个深山沟。又在石炕上摸到一块稍松动的石头扒下来,敲了敲墙壁,因长期潮湿,墙皮松软剥落,露出里边砖与三合土砌筑的墙体。墙砌的虽不太牢固,但如没有铁器类的工具,想凿开口子是不可能的。再回头看那铁窗上还钉着三根木条护栏,用手扳动时,有松动的感觉。王便和另两位被关者商量越窗逃跑。没曾想他们只答应帮忙,自己却不敢跑,怕让鬼子抓回来活埋。王只得在二位帮助下,先拔起木条,后利用木条别断铁窗上的细铁棍,最后扒出窗外。王树生逃出来后已是黄昏,顾不上饥肠辘辘,急速向深山中猛跑。经过一夜的逃跑,总算甩掉了鬼子的追赶,天麻麻亮时来到一个村边,又饿又困,实在跑不动了,就地躺在地上休息。天大亮时,过来一个拾粪老人。王赶紧走上去央求给点吃的 。老人仔细打量了一会眼前这位满身伤痕、衣衫褴褛的后生说:吃的我是给不了你,不知你想不想当兵,我有一个亲戚在嵩县城里当队长 ,昨天还听他说正在招兵买马,我给你写个条子拿上,他肯定收,你也就不愁吃饭了。当时对王树生来说,吃饭是第一位的,就拿上老人写的条子,踉踉跄跄地来到仅二里地远的嵩县县城。并很顺利地找到老人的那位姓冯的亲戚,原来他是皇协军里的一个小队长。冯队长一看是表舅推荐来的人,便简单地问了一下情况,从口袋掏出笔记本记上后,吩咐传令兵带上去洗涮、更衣、吃饭。从此,王便隐姓埋名,在混饭吃的同时,继续寻找部队下落。仅三个月后,日本就投降了。王在原地没动,就成了国民党的地方保安军。又过了多半年,刘邓大军就打过来了 ,巧的是王所在的部队又成了黎城独立团(五十团)的俘虏。在审查俘虏的时候,他讲了自己的遭遇后,当即表示要留在部队当兵 。当时三营有个叫王宽兴的指导员是黎城人,听到王树生满口的黎城话后,非常重视,就将他叫出单独谈话。为了不给家乡人丢面子,他只说了自己是黎城县人,没说具体是哪个村的。但王宽兴是黎城人,就非要抱根问底,问他是哪个村的。一开始他说是东阳关村的,王便找来东阳关村的人来认,都说不是;后来他又说是高石河的,正好部队也有高石河的,又让该村的人来认,结果也都说不是。眼看瞒不下去了,他只得实话讲出是东黄须的。王指导员对眼前这位老乡格外关照,亲自将他安排在五十团的重机枪排。当时投诚过来的解放兵,在部队受教育未满的,也是有一定约束的。一是要有专人带领,不得擅自离队;二是不得持枪,只能从事一些运送弹药、伤员、装填手之类的活动 。王树生虽原来就是八路军,但就其目前的出身,还得按规矩来,从弹药装填手做起。当时的形势也很紧张,很快就参加了一场激烈战斗。在作战中,机枪手壮烈牺牲,王树生毅然决然地顶替上去,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战友们不但未上前阻止这位解放兵的违规行动 ,反而对他娴熟的军事才能敬佩有加。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手臂被对方的重机枪子弹击中,被战友抬下来包扎,等待担架抬下救治。但前来抬担架的人员一看他身着国军服装,都返身到别处去了。王宽兴过来见状,知道是误会了,马上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换上,他才被送往战地医院。养好伤后从部队退伍回村,先定为三等一级,后又更正为一等三级残废,一直享受民政优抚,直到去世。 现如今,咱们国泰民安,安居乐业。而那些为新中国创建流血流汗,艰苦奋斗一生功臣们大都离世而去了,全村年龄最大的也就是我还享受着幸福的晚年。这也是我一生的荣幸。总而言之,咱们黄须人的精神就是:战争年代无私奉献,困难时期自力更生;不给领导添麻烦,不向亲人要好处。写到此处,笔者对此高度概括的语言肃然起敬,这岂止是黄须人精神,实际上是整个黎城老区人民的精神啊!

分享到:
0
上一篇: 探亲途中遭炮击
下一篇: 申全胜传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