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人物访谈

  红色史迹  |  日寇罪行  |  革命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革命人物
革命人物
爱国志士郭建仁
发布时间: 2015-03-09   浏览次数:24624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李森奇

郭建仁是一个一米七零左右身材的中等个子,是一个佛教信徒,他有一个替身出家的和尚兄弟,法号泓一。我小时候到他家一进门就会看见那么多的木雕佛像,个个慈眉善目,栩栩如生。他英俊洒脱,举止端庄,说话和气,办事利索,是一个胆小怕事,不占便宜,行事却很大方能吃苦、能吃亏的大善人,也可能与他信佛有关,认为吃亏是福。

抗战期间,郭建仁从他第一次看到八路军在他家大门外露天住宿了一晚上,部队首长睡在他家大门口的碾盘上,秋毫不犯,不惊动,不打扰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队纪律这么严明,战士们穿的不好,吃的也是野菜饭,但打起仗来却一个顶一个。他认为这支部队确实是抗日救国的部队,是群众爱戴的子弟兵,是自己的部队。首长在他家也时常给他讲一些革命的道理与故事,同时日本人的烧、杀、抢他也亲眼目睹。八路军的一举一动感化了他,从而激发了他抗日救国的信心与决心,逐渐使他融入了抗日行列,经考验八路军也接纳了这位爱国志士,并把八路军的钱粮大权交给了他,不管是本地或武乡、辽县等地交来的军粮、棉花、筹来的款项等物资都要经他手开条子,收回来,送出去,从来未出过一点差错。在他的建议下,存放粮食还实行了五户联保,一家丢粮其余四户都有责任的联保方法,从而提高了军粮存放的安全性,解决了部队的后勤后顾之忧,为我军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家世代中医,他父亲在当地就是赫赫有名的老中医,据说不但本地人找他看病,有时武乡、襄垣、辽县、涉县等地患者跑几十里来找他看病,就连县太爷也时常到家拜访看病。他家教很严,据我母亲在世访:我姨父郭建仁在跟他父亲学医时总是起早贪黑背药性、背汤头,白天还要到山上刨药材,他父亲看过的病总要让他再把把脉看看,然后他再给父亲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下什么汤头,如何开方,父亲再略加指点。因父亲的严格要求与手把手的教,致使郭建仁能成为一方名医,他的医学造诣非常高,一把脉就能断定是什么病,指出你身体那里不舒服,所以方圆儿十里以外的患者来找他看病,有时还赶着骡子来请他出诊看病,经他看过的病人无不赞其医术高明。他看病不分穷富,不分本地外地,都一样细心把脉,科学配方,合理用药,有些人因家庭贫寒无钱抓药,他总是少要钱或不要钱。有时他用单独开写的偏方给人治病,简单一两味药就能治了病。听母亲说我姨父郭建仁还到本村后山给养伤的伤病员上山送药,给伤病员清理伤口,听说有些伤员的伤口特别大。胆子小了不敢看。那时的条件特别差,不象现在有西药,全靠家传的灵药和中药内服外治给伤员治疗,很多伤员都被郭建仁治好回了部队,后来由于他给八路军收粮筹款,到外地出差办事,而外地来找他看病的人因时常他不在家,找他看病的人慢慢少了。

郭建仁不但在医学上有成就,是行家,在种地上也是里手行家、老把式,人们常访在互助组,农业社秋天种小麦时他下种流得小麦又匀,又不断垄,按时令下种稀稠掌握得好,按每亩指定的斤称一般不会上下超过一斤。春天间苗薅谷,他薅出的小苗根部都要围上土,苗苗站得周正,不怕刮风摇动损伤小苗。他锄的地又平又深,总是赶在人们的前面,中午快要下工了,他总要帮锄得慢的人再锄一会儿,一起下工。夏天割小麦时他总是在前面拱耧,割得又快又干净,而且把大,一把就要走老远,麦堆放得周围正正。在劳动中他从不挑肥捡瘦,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时事都走在别人的前面。

我姨父郭建仁年青时饱读医书的同时也看一些故事书,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封神演义》,《聊斋》,《平妖传》等之类的书籍。他的记性特别好,看过一遍就能记得住,他很会访故事,阴天下雨人们聚在一起总爱让他访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聊斋等故事,有时访到过午人们还不走,让他访完这个故事,有些人越听越起劲,还约他吃过饭再继续访。他写的一笔好毛笔字,他抄写的经文和他家记事信件等,字迹工正,干净利索,可以说字字见工夫,他给八路军管后勤,开条子也十分讲究,他家是书香门弟,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但他从来没架子,时常和群众在一起,说说笑笑,访故事拉家长,就连河南、河北外地上来的难民,讨吃要饭他也敬其三分,给吃给穿,从不吝啬。他是一个地道的佛教徒,吃斋念佛的大善人,也是一个信马列抗日救国的爱国志士。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坚贞不屈的谢好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