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人物访谈

  红色史迹  |  日寇罪行  |  革命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革命人物
革命人物
合作英雄郎风标
发布时间: 2015-03-11   浏览次数:23111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王苏珍

    数十载风雨春秋,漳河水以它的永恒和执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代善良、勤劳、质朴的山区百姓,造就了一茬又一茬英雄模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时代的壮歌。抗战时期,黎城县上遥区郎庄村的郎风标就是一位享誉太行的合作英雄。至今他的模范事迹仍在人们中传颂着。

    郎风标于1893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地主、富农的奴役,长年苦作劳间,炼就一身钢筋铁骨。抗战爆发后,在党组织的启发教育下,他勇跃地投入到抗日政府救亡斗争中,并先后担任村长、区长、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等职。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合作化运动,大力发展纺织与副业生产,他认真负责,热心帮助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甘共苦,并取得显著成绩。

    一、合作组织运动,普及漳河两岸

    1940年,我根据地军需民用的衣布日趋紧张,特别是在国民党蒋介石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对我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后,更加紧缺。纺花织布,自力更生,解决军民穿衣用布,则成为一项主要任务。但在黎城上遥区,群众却没有纺织的习惯。郎风标为解决这个问题,走村串寨,四处奔波,广作宣传,动员大家搞纺织。他先从英里村开始,以这个村为典型,树样板。该村没有棉花,纺车,不具备一点条件,如此困难的村搞起来,说服力就更大了。于是他亲自找来木匠,从外地借上纺车,照模作样地做好纺车,然反又到10里外

的村借上棉花,分给大家,又在外地请了一位会纺织的妇女当教师,大家学中干,干中学,经过半个月时间实践,很快建立起了个纺织小组,纺出了不少线。

    初步成绩的取得,不仅使他自己受到鼓舞,而且也启发了邻村的村民。大家看到英里村的人纺出了线,便纷纷动手,做车的做车,买花的买花,郎风标的劲头更大了,东家出来串西家,这个村出来去那个村,一天忙的不歇脚,不停手,为了解决群众纺线用花问题,他曾数十次地一天挑着100余斤棉花,行走10多公里山路,还多次跑到平顺王曲和东阳关下湾等地为群众购买棉花。

    群众性纺织的积极性发动起来了,但一家一户纺织,困难很大,于是他就组织大家成立纺织小组,纺织合作社,互相帮助、互调余缺,集体来办,共同生产。这样搞了一段后,效果很好,不仅克服了许多困难,而且成倍地增加了产量。在郎风标的带领下,后庄、古寺头、大寺、北马等15个村开展了纺织运动,一年内,有630人学会了纺花,680人学会了织布。这样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用,而且还支援了根据地的建设。

    二、组织起来,抗灾渡荒

    困难时期,为组织群众生产渡荒,郎风标想方设法,先后组织了当地群众编山货、割白草、开荒、砍柴、去敌占区换小米,在中庄、前庄、榆树三村,组织了19个编造农具组,编捞3000件,箩头2200担,在六洞村组织320人,35天开荒184亩多。为调动群众干劲,他把群众的箩头以每担55元的价格收回合作社,再组织人员把合作社的箩头以每担240元卖到敌占区,除路费开支外,把余下的钱都给群众入到合作社当股金,四区的群众共入了360多股,让群众有本有利,又能渡荒又能当股东,群众非常满意。在群众

最困难的时候,他还组织信用社贷款,拿合作社作担保,活跃社会金融,有一年春,他就组织了24户向社里存款24000元,向外借给19户贫农6700元,让群众渡过灾荒难关。

    郎风标关心群众利益,无不体现在每一件事上。看着上遥漳河两岸的群众,正在修水渠,他又联想到水渠修成,水田增加,肥料已成问题,于是他便组织群众集股成立小份羊,两年共集了260股,团体股38股,共买羊1840只,极大地缓解了积肥难的问题。由于他的工作突出,1944年冬,光荣地出席了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被评为太行区“合作英雄”。

    (作者:黎城党史办公室)

分享到:
0
上一篇: 植棉英雄靳玉良
下一篇: 民兵英雄王殿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