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根基
抗战根基
难忘红色洞乡
发布时间: 2015-03-06   浏览次数:1858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薛宥辰

 

我县原平头乡(已和柏峪乡并归上遥镇),抗日战争时期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革命圣地,是其他乡村无法替代和比拟的。因为这里有高山深沟,群山环抱的天然屏障,而且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山洞,这还不包括老百姓自己住的,利用地形用人工自己开挖的上千个窑洞。原平头乡15个村,共有溶岩洞二十多个,再加无数个自挖的土石窑洞,是山洞和土窑洞最多的乡,素有“洞乡”之称。

这些远古形成的洞窟和人工挖掘的土石窑洞,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部野战供给部和野战卫生部的纺织厂、被服厂、制药厂、鞋袜厂、印染厂、制药厂、八路军总医院、印刷厂的所在地和枪支弹药、被服、医药的军需储备库。据《邓小平年谱》记载,1941年1月28日邓小平和刘伯承致电386旅:“估计向阳黑角(即黎城平头阳和角)前进之敌可能袭毁我平头野供资财,你们应以一部负责保护平头资财。”1月29日又和刘伯承致电该旅:“到平头之敌可能到附近搜山,毁我所有资财,今年夏衣材料多在该地,你们务必派队确实扭击平头附近之敌,以挽救资财。”这两封部署我军保卫平头野战资财的电文,一方面体现出这些野战资财在两位抗日战将心中的份量和它们对支持我军抗战的重要性,同时也凸显了平头“洞乡”及其人民在支持我党我军抗战直至夺取抗战胜利中的地位和贡献。

平头“红色洞乡”比较有名气的洞我可点几个:

阳和角村后白龙闯的龙王洞。1975年前后,我父亲在离洞二里远的地方曾修建过青羊厂。洞高约2米,宽约1.5米,洞内高低宽窄不规则,因支洞较多,深无测出,《潞安府志》述其有数十里。此洞地处我县与武乡县交界的陇阜山,见黎城地图上的“全榆洼顶”,此山最高点海拔2020米,为上党之巅。

松后村后板门山上的历峪洞。此洞离后家庄村三里路,是历峪山腹一特大通山溶洞,俗称板门山板门洞。属板山系列的第一座。我小时候常听老人讲,有七十二座板门山,一直排到左权县。板山历峪洞本地民间都叫狸糊洞。传说有白狐狸仙进去后再也未出来。我于2000年春曾和县审计局的几个同志,由一当地老乡带领着我们进去参观过一次,如果没有当地人带路很难返回洞口。因为洞内大洞小洞上下相叠,主洞支洞纵横交错,洞洞连环,曲径通幽,钟乳石星罗棋布,形怪状。在洞之深处,还有一个约40厘米的小洞口,向外面瞭望,就能清楚地看到广志山。

平头村西山上的窑泉洞。此洞地处平头村主山伟回山下,伟回山海拔1725米,西连襄垣,北接武乡,为黎城、武乡、襄垣三县之界山。此山下梯子沟有个窑泉洞,洞中宽敞平坦,日军扫荡时全村男女老少全在洞中逃反避难。

平头村羊糊沟的北梯洞。我小时候上山打柴时,常从洞中通过,高约3米,长约30多米。这边看到那边洞口小,那边看到这边洞口小,其实两边差不多。从这边进去,从那边出来,这样可以少爬一座山头,近好多路。

还有羊糊沟硝土洞、白龙洞、中方洞、七里洞以及叫不上名子的很多山洞。都曾是八路军总后勤部医院、被服厂、纺织厂、印染厂、鞋帽袜厂、印刷厂、129师制药厂掩藏物资的天然屏障。1939年底至1945年,八路军总部的许多下属机关就在这里度过了抗日战争中最艰苦、最艰难的时期。

先说阳和角村后的龙王洞利华制药厂。在日军大扫荡期间,制药厂的同志们在这里出洞上山采集药材,按传统方法炮制、制造出石膏剂、浸剂、丸剂、针剂等多种药品,用来供广志山后勤总医院以及其他医院使用,强有力地提供了后勤保障,有力地支持了抗日前线的战斗。

我87岁的父亲回忆,当年和原制药厂八路军退伍军人樊聘三(河北人,已故)常谈起八路军总医院和制药厂。1939年春,八路军卫生部在黎城西井背坡村创办八路军卫生部制药厂。1941年1月,八路军总部野战卫生部材料厂与129师制药厂合并成立总部利华制药厂后,由武乡县乐庄村搬迁到阳和角村后的龙洞沟。用几间破旧庙堂做了厂房,100余名职工大都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中,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不怕困难,自己上山采集药材,还冒死从敌占区购回大量原材料,进行加工炮制,技术人员还研制出针剂柴胡注射液,是柴胡针剂的诞生地有效地治愈了大批伤病员。由于制药厂地处人烟稀少的深山,道路崎岖难行,一切生产、生活用品及制药所用的原料、成品,都靠人力运输,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在这里生产生活了四年之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于1945年初奉命搬迁到黎城北委泉村,之后又搬迁到左权、平定、阳泉、昔阳等地,1949年底迁往北京扩建为北京制药厂。

再说历峪洞,俗称板门洞,又叫狸糊洞。这个洞是八路军的军需储备库。129师曾存放枪支、弹药、被服、医药物品,确保前方抗击日寇的需要和供给。洞中有一宽阔平坦的天然大舞台,当年部队伤病员就在这里疗养、整、开会、联欢……

1942年秋天,抗日军政大学从后家庄村转移不久,八路军总部纺织厂就搬迁到村里。纺织厂有干部职工100多名。初来时,厂房和宿舍都设在老百姓家中。由于纺织厂生产任务重,一般情况下是人停机不停,昼夜轮班干。厂领导怕长期干下去会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后征得总部同意,在附近村庄聘用了上百名民工昼夜加班,在村上面隐蔽的山洼里,打了十几孔窑洞,作为工房。纺织厂的机械设备非常简陋,织布机用脚踏作动力,和四、五十年代使用的轧花机差不多。织出的布也是土布,只是比农村群众织的粗布光滑一些,每昼夜可织布二十余丈。

冬季取暖全靠烧木炭,也是工人利用倒换班时间,上山砍木头烧成木炭备用。大雪封山后,工人们生活、生产条件艰难,但是大家情绪高,干劲足。业余时间还在后家庄村上的狸糊洞排练节目,一般情况下,每月一次表演,演一些自编抗日和拥军爱民的小节目,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加强了军民团结。

作为储备库的狸糊洞比板门村离后家庄村还远,尽管来往运输很不便,但却十分安全。工厂在此期间,日本鬼子来此扫荡过多次,投下过上百枚炸弹,但由于山高,飞机不敢低飞,找不到准确目标,所以从没有对纺织厂和作为储备库的山洞造成损失破坏。从1940年正月初二开始,八路军的被服都存放在狸糊洞中,棉花存放在阳坡村的“人洞”中,布匹存放在葫芦脚村的“中方洞”中,八路军的供给部在这一道山沟里利用山洞共驻守了五、六年。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工厂在此生产了几个月后,人员便逐渐撤离,留下的机器设备,于1946年春才陆续运走。

据上遥镇志记载: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转移到后家庄村时,校部设在程丙元家西房,退休干部程补元对这些事都还记得,他在上遥镇志中有一篇文章《彭副总司令住我家》有详细记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再说说窑泉洞。此洞较大,八路军的被服厂就设在洞中,老百姓曾白天黑夜点着麻油灯为部队加工服装和被褥。当年我父亲十三、四岁逃反时也多次在其中避难。洞在山中,道路崎岖,山林茂盛,外人很难发现。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竟有一支伟大的军队在此洞中生产服装衣被。

据上遥镇志记载,1939年秋,八路军总部被服厂奉命从潞城县西白兔村转移到本县西下庄村。当时全厂有干部职工100多人,缝纫机28台,先有一批女战士当工人,后又调来董军、黄文玉等一批抗大女学生,还从当地招收40多名男女青年进厂当工人,发展到200多人,分九个班,有裁剪班、缝纫班、修理班等。被服厂1939年秋到1940年夏住西下庄村,1940年6月搬迁到平头村。厂房设在村西头庙中,半年后搬迁到岚沟,一个月后又重搬回平头村,把厂房设在窑泉洞。日本鬼子对这里扫荡十几次,但窑泉洞始终有被发现。

后说说硝土羊糊洞。洞里全是硝土,抗战时村里的老百姓纷纷到此挖土熬硝,然后送往黄崖洞兵工厂用以制造弹药,硝是那时候制造炸药的主要原料。据村老人及我父亲回忆,当年朱德总司令视察总部医院、被服厂、印刷厂、制药厂、纺织厂和看望伤病员时,曾在平头村庵庙,当时的村公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在庙院内开了个几百人大会,然后骑枣红马走了。

平头乡是我县山洞最多的乡,抗战时期又曾为抵御外敌入侵做出过重要贡献,所以又被称为红色洞乡”,主要担负着八路军后勤军需保障供给方面的重要任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虽没有黄崖洞保卫战那样的重大影响,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却非同寻常,举足轻重

自成天然屏障,难忘红色洞乡。这些天然山洞和人工开挖的窑洞,为支持八路军总部度过抗战期的艰苦岁月,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乃至领导华北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八路军总部、朱总司令、彭德怀、刘伯承、左权及陈赓都在这里留下足迹。著名的广志山战斗,就发生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生活在红色洞乡的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利用山大沟深的天然屏障,在广志山把日本鬼子打的晕头转向,留下上百具尸体仓皇逃窜。所以说平头沟是八路军的大后方,也是八路军的前沿阵地。不仅是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战场,也是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红色圣地

 

 

                                2013年3月8日

分享到:
0
上一篇: 强攻黎城诱敌出援巧设伏 声东击西鬼子命丧神头岭
下一篇: 山西黎城全国最大的红色文化遗址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