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根基
抗战根基
浩浩民族气节 铮铮刚强铁骨 ——忆原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谢好礼
发布时间: 2015-03-09   浏览次数:25542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付喜中  申福中

 

    谢好礼(1900-1976)字价礼,乳名金堂,黎城东关人。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治省立四中。中学毕业,升于山西省留日预备学校。民国十一年(1922)考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留学六年后民国十七年(1928)毕业回国,应聘在山西大学和兴贤大学任教。一次,太原青年会邀请他讲演“民主主义”,因倾向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共产主义理论,引起当局不满,把他定为“危险分子”受到歧视。谢好礼刚直不阿,廉洁奉公,与谄媚奉承,狼狈为奸,营私舞弊等旧社会的官场恶习水火不容。1929至1937近十年时间,因受当局排挤,工作漂泊不定,先后在左云、潞城、壶关、平顺、沁水、灵石、永和、孝义、汾西等县任区长、公安局长、顺官、包税委员等职务,时间最长一年,最短两个月。他人清志坚,抗战开始后决然辞职回家。 

语惊四座  刘邓宴上不讳言

    1938年4月下旬,朱德、彭德怀直接指挥的由八路军、决死队和部分国民党军队及地方武装组成的东路军协同作战,粉碎了日军发动的九路围攻,收复了黎城。

    为落实党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方针,广泛深入地发动根据地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抗日,1938年6月下旬,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在北泉寨村宴请黎城工商界名流及社会贤达,谢好礼应邀出席。

    会上刘伯承作了山西抗战的形势及国共合作的演讲。邓小平阐述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阐明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减租减息”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张,并建言参会名流贤达献计献策,共赴国难。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刘伯承、邓小平等共产党人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心胸豁达、不计前嫌的宽宏大度和唤起民众、救国救亡的政策主张,深深地感染了与会者。参会的黎城各界名流的抗日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根据刘邓的要求,纷纷发言,畅言己见。这时,突然有人高声问道:“当前国共合作,同仇敌忾,共同抗日。抗战结束,国共合作能否长久?”

    此论一出,全场顿时寂然。大家面面相觑,瞬间目光一下都聚集到刘伯承、邓小平身上。刘、邓神色淡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和蔼地看着大家,环顾四周,等待大家自己下结论。当目光与谢好礼交会的一霎那,对此问题早已有过考虑的谢好礼,向刘伯承点点头,站起来郑重地说:“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弟兄们捐弃前嫌,团结御敌,共赴国难是大势,是潮流。至于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会怎么样,现在来讨论尚为时过早。不过,天无二日,地无二君。赶走外敌,弟兄自然要论家事。我可以断言,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次抗战中国共两党谁能赢得民心,谁就能赢得天下。”

    此言一出,众皆愕然。刘伯承以赞许的目光望着他站立起来,带头鼓起了掌。邓小平则绕过众人,走到谢好礼面前,与他握手致意并说:“谢谢!谢先生,不愧为是留日生。”从此有远见卓识,刚直个性的谢好礼,在邓小平心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记。

仗义执言  力保古桥不逐流

    位于东关村的田溪冽水,是黎城县古八景之一。以今天的东关村田溪怡园为中心,包括洞子寺、田溪古桥、田溪亭古井等。县志载:“在县北关,发于岚山之腹,丈许即伏,至溪出焉。溪上杂树交映,云乘烟接,水则不染,一清自如”。潞安府志载:“田溪在县北横亘如带,井里园畦皆资灌溉。上党水多冲决,溪独为民利。”朝代更替,时光流逝。到抗战时,昔之曲溪蝉柳、田畴园畦的胜景已远去。只有古桥依旧横卧田溪河上,连接东关街道南北;古井仍匿于桥西垂柳亭中。

    1939年8月7日,日军第二次占领黎城,并占据了白晋、邯长等交通要道,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分为太岳、太南、太北三块。 12月8日,129师部分主力与115师344旅对邯长大道全线出击,主力部队一部,结合地方武装,连续袭击邯长道上赵店、黎城、停河铺、东阳关、涉县等据点,并在公路上袭击东运之敌和敌运输队,使敌各据点间的交通完全断绝,互相不能支援,粮弹也不能接济,于22日开始全线溃退。25日,黎城境内日军全部肃清。邯长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第二次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九路围攻以来太行区的分割局面,使太南、太北连成一片。为切断日寇的补给动脉,巩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初,抗日政府决定对长邯大道进行大破袭。那时,长邯公路穿东关街,跨田溪古桥而过,古桥自然成为被破袭的重要目标。黎城名景、万众瞩目的景观,进出县城的咽喉要道,面临被毁坏的命运。但破袭命令已经下达,一区民兵即将执行,田溪古桥危在旦夕。

    当时乡绅仕民迫于日寇烧杀掳掠,人心惶惶,疲于逃命,自顾不暇。更有甚者,反对拆桥就是破坏抗战的舆论压力,使很多人不敢直言。还有的说,为了抗战胜利,毁一古桥算的了什么?

    生于东关的谢好礼,深知古桥的价值。为了挽救这一名胜古迹,他置身家性命于不顾,禀一身正气,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他顶风冒雪,星夜翻山越岭徒步60多里,赶往县北,向晋冀豫省委面陈保桥理由。直言道:“我们抵御外侮,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保护我们的文化。如果自毁古迹,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何况这邯长大道其他桥梁路段已毁,那还在乎此一座桥?”

    省委领导被谢好礼对民族文化的钟爱所感动,当即作出决定,撤回拆毁古桥的命令,田溪古桥由此躲过一刧。如今,虽然时过境迁,古桥风光不再,但人们看到那座有些歪斜的古桥时,仍对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赞叹不已。作为连接东关村南北街的交通枢纽,还在默默地为东关百姓服务着。

    田溪古桥见证了一段民族兴亡史,反映了民主政府虚心纳谏民为先的理念。同时,谢好礼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故事代代流传下来。

怒斥敌酋  威逼利诱不变节

    1938年2月19日,日军第一次占领黎城县县城,谢好礼在县城附近的仁庄村避乱。听人口传,留日时的同学,现任驻黎城的侵华日军军官,派汉奸拿着他的照片,四处打听寻找他的下落,意欲请他出任伪县长、充当汉奸,为日本鬼子效力。得悉此消息,他星夜离开仁庄,躲匿到更加偏僻的西山孟家庄。

    1940年9月,日军第三次攻占黎城县城,由于汉奸的告密,隐藏在下村的谢好礼不幸被捕。日军把他捆押到县城小南街日军司令部,连夜进行审讯。先花言巧语,曲意奉承,诱引他承认就是留日早稻田大学的谢好礼,并许以高官厚禄进行收买。谢好礼坚决不予承认。

    寇酋恼怒,令施以严刑逼迫其就范。遍体鳞伤的谢好礼毫不畏惧,忍着剧痛踉踉跄跄地站立起来,傲视寇酋正言道:“我是中国人,岂能给你们日本鬼子办事?让我卖国当汉奸?你们瞎了眼,找错人了。你们满口共存共荣,干的却是烧杀掳掠的勾当,杀了多少中国人?烧了多少房子?抢走了多少中国的财富?中国人民岂能够饶过你们?”寇酋羞恼咆哮:“死了死了地。”日本宪兵端起刺刀向他连捅数刀,谢好礼倒在了血泊中。

    敌寇以为他已断气,便将他扔在小南街南口扬长而去。下午三时许他苏醒过来,强忍剧痛爬出城外,由于流血太多又昏倒在荒郊野外。等他再次醒来时,已被艺人耿兴和等人发现,抬到下村。从而得救,经医治康复。

谢好礼宁死不屈,怒斥敌寇,正气凛然的爱国事迹,传遍了整个晋冀豫边区。边区政府授予他“气节凛然”的光荣匾额,受到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亲自接见,邓小平政委书面表扬其高尚的民族气节。

参政议政,认真履职不委蛇

    1940年秋,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积极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落实党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贯彻中共北方局黎城高干会议精神,经过认真筹备,决定在太行山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的抗日民主政权——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1941年4月参议员选举工作在全区展开。各党派、各团体均提出候选人参加竞选。******************员,严格按照“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谢好礼作为民主爱国人士、黎城县八万人民的代表,被选为边区临时参议员,成为133名参议员之一。

    1941年7月5日,谢好礼受八万黎城的人民的重托,从县抗日政府的驻地北社村启程,前往宇庄沟参加边区政府成立大会。在鞭炮口号和锣鼓唢呐声中,谢好礼骑着大马,披红戴花,频频向送行的人们点头致谢。心里默默地暗下决心:一定不负众望,当好黎城人民的代表,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经横岭、曹庄、源泉、石背底最后到宇庄沟偏城报到。所经村寨边区人民用最朴实、最神圣、最崇高的礼仪敲锣打鼓夹道迎送,小学生们路旁列队,手舞小彩旗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向人民代表致敬……还有的唱着自编自演的歌曲:

    人民代表谢好礼,

    他是黎城东关人。

    留学日本东洋生,

    博学多闻人人敬……

    群众用这样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人民代表的崇敬。

    1941年7月7日至8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在山西省辽县桐峪镇召开边区临时参议会,会议历经40天。谢好礼在7月30日大会上又被推选为参议会常务委员,成为14名常务委员之一,任期四年。

    1942年11月为了进一步发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广大农民抗日的积极性,减租减息运动在边区深入展开。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部署安排,在根据地的腹心县——黎城具体组织实施。县政府在东关村试点,首先召开减租减息说理大会,谢好礼作为边区政府的参议员,自觉垂范回到东关村,参加减租减息说理会,并带头减租减息。

    会场设在东关村洞子寺下的燃火地。以地势搭台,台上横幅写着:减租减息说理大会。参会人员主要由黎城县一区、二区的农民和其它各区的农民代表,共计万人以上。会上谢好礼第一个发言,表明坚决带头执行边区政府减租减息的法令,然后对自家出租土地数量和边区政府减租减息政策作出承诺,情愿接受抗日民主政府及佃户的监督。

    长期被压迫剥削的参会农民,被大会那种穷人翻身解放的浓重氛围所感染,被剥削压迫低头弯腰作牛马压抑的闷气一扫而光,体味到从未有过的扬眉吐气的快感,表现出抬起头挺直腰杆敢说话的姿态。此时,谢好礼家的一些佃户表现出偏激的举动,认为谢好礼态度不诚恳耍滑头,更有人站出来责难,接着高呼口号:谢好礼挂羊头卖狗肉不老实,耍滑头巧辩解蒙混过关!更不理智的是,有人在台前将两张条形桌摞起来,高喊:谢好礼讲话声音低,听不见,让他站在桌子上。

    会场顿时口号声四起,难以把控。说理会瞬间演变成斗争会。会议主持人心急如焚,大汗淋淋,焦虑万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三匹战马直奔会场而来,骑马人来到会场,翻身下马,登台向台下高呼:“乡亲们,静一静,静一静,我是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的代表。大家要冷静,开会要有秩序,讲理要有实据,不能随便乱讲,按政策来。”此时群众激愤的情绪才逐渐缓和下来,会议才得以正常进行。谢好礼又用普通老百姓的口气向大家作出承诺,一定带头执行减租减息政策,并退回了部分村农民的土地。

    会上,谢好礼看到了翻身农民的力量,决心模范执行政策,并认真履行参议员职责,当好人民的代表。对在会上受到的冲击,他淡定从容,从无怨言。

    1945年连任边区参议会代表,参加边区的重要会议。建国后,当选为山西省人大代表,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席及县政府委员等职。 

高风亮节  身处逆境不气馁

    全国解放后,谢好礼在县医院行医。他高超的医术深受群众欢迎。

    1957年3月,原晋冀豫边区省委书记,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雪峰,回到战斗、工作、生活过十年的太行老区——黎城视察工作。他没有忘记同甘苦,共患难,太行山抗战时期党的诤友谢好礼。在紧张繁忙的视察工作期间会见了老朋友。

    相见时,两人先相互端详,然后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李书记问了谢好礼的身体、工作、生活情况。共话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参议会、减租减息、1942年灭蝗、大生产、修建漳南与漳北渠等民生与经济大事,同忆当年参议会上坦诚、民主、畅言协商的往事。谈到高兴时,两人抚掌大笑。李雪峰询问了黎城的工商业改造、农业合作社、农民的生产生活等情况。谢好礼都一一作了回答。会面结束时,李雪峰勉励谢好礼继续发扬坦诚直言的精神,继续为党建言献策。工作生活上有困难要直接向他反映,并留影纪念。

    会面后不久,秉性刚直的谢好礼还是由于直言犯上,在这一年被错划成右派。他没有埋怨,没有麻烦老领导,坚信党会还他以清白。

    十年浩劫中谢好礼被打成牛鬼蛇神,受尽屈辱。文革前期,挨整、批斗、游街成为家常便饭。游街时戴着自己糊的高帽,上面写着右派分子谢好礼,名字划上红叉叉。经常同常锦芳一起,一前一后,走街串巷,一个敲锣一个拍镲,边走边敲边拍边喊。一个喊:我是右派分子谢好礼,煽阴风点鬼火,反对文化大革命。一个叫:我叫常锦芳,是个反动分子。文革后期,谢好礼被开除医籍,回村管制劳动。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早晚间,不管多疲惫劳累,他都热心为找上门的邻里乡亲看病,特别是路途遥远的百姓,更是不敢怠慢。他体察民苦,处方简练,用药经济,一般不开贵重药品。对妇科及肝炎疾病尤为精到,可谓药到病除,深受群众爱戴。

    1975年中秋后,经村革委会研究决定,同老中医高宣德老先生一起,坐堂于田溪桥河畔的关帝庙卫生所诊病。这不仅提高了村级卫生医疗水平,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能在有生之年,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整理自己的医案,并继续从医,为百姓服务看病,呈献余晖,让他得到了满足和宽慰。他常对人说:荣辱往事如烟云,能为百姓除疾苦,民乐吾也乐。

身后昭雪  光辉形象昭日月

    1973年4月邓小平第二次复出,谢好礼湮没破碎的昭雪梦被唤醒。他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等不得了,总不能把一顶右派帽子作为遗产留给子孙吧。

    他拖着病体奋笔疾书,陈书邓小平副总理要求解决自己的问题。信发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1975年冬至前的一天上午九时许,忽然有两个人前来造访,在他的病榻前告诉他:他们受有关领导的委托,前来转达邓副总理对他的问候,代表组织前来落实他的问题,征求他的意见。来人说:邓副总理很关心你。要你保重身体,先解决工资问题,其他慢慢来别着急。接着就他原工资待遇问题的补偿,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什么也没多说,只说了句:谢谢了。

    1976年春天安门事件爆发,反击右倾翻案风掀起,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谢好礼一线希望破灭。他心境郁闷,年老体衰,身心憔悴,于当年6月悄然辞世,走完了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享年76岁。

    1987年中共黎城县委对谢好礼错划右派给予改正。若他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九泉:此生不愧做共产党的诤友。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秉性,爱国重民敢于担当的品格,亲民敬民悬壶济世的医德,将永垂千古。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中国抗日第一县——山西黎城
下一篇: 李达关于收复黎城涉县战役中得到 的经验教训与几个重要问题的说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