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消息动态

  红色动态  |  红色联播  |  黎城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消息动态 > 红色动态
红色动态
在黎城,我与这样一群人相遇
发布时间: 2022-07-31   浏览次数:57034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我所居住的县城安泽县,距离黎城并不远,也就一百三十公里,开车约一个半小时。但由于与黎城不在同一个市,那里又没有亲戚朋友,所以对黎城比较陌生,唯一知道的就是黄崖洞兵工厂,看到或听过黄崖洞保卫战的故事,还有就是黎城东阳关了。

我压根想不到,此生能与黎城交集,能与黎城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在黎城遇见这样一群人,而这些人终将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2021年3月31日,我在朋友启洲的引领下,第一次踏上了黎城这块土地。我与启洲最早相识于县里组织的一次演讲,作为评委的我,第一次知道了启洲为安泽红色资源挖掘而做的努力,他先后多次自费往返于北京、太原等地,走访了许多在安泽工作和生活的老前辈,结识了许多“红二代”,让安泽人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让安泽重新走进了大众视野。由于有着共同的爱好,我同他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了解到他曾经是老师,出口到民政部门,后又安排在郭庄村任第一书记,而他本人就是桑曲人,正好居住在太岳军区司令部的旁边,小时候就听到过许许多多的红色故事,正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启洲曾经去过黎城,对黎城比较了解。所以他在路上给我讲了许多抗战时期黎城发生的故事,使我对黎城有了初步的了解。启洲告诉我,我们这次去黎城,是要见见革命后代,了解一下他们正在开展的巍巍太行专项基金“让抗战烈士回家”项目。说起革命后代,我只是耳闻,并没有见过,所以心里还是想见见他们,看看他们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

一路导航,我们找到了他们在黎城县城里住的宾馆,才知道他们住的地方不是县宾馆,而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地方。见到向前大哥的第一面,感觉像是老熟人,高高的个子,高高的嗓门,不像是北京人,倒像是东北汉子。在启洲的介绍下,我逐一见到了孙春林、李长鸣大哥,见到了赵正平、霍临春大姐,清一色的普普通通,哪有革命后代的架子。在闲聊中,我知道了他们前辈都曾在太行或太岳山上生活和战斗过,带着父辈的情怀,他们感念这方山水,为老区做着公益事业。这次启动的“巍巍太行专项基金”,是第一步,也是一个开端。

吃晚饭的时候,我第一次听他们谈到了郭海波这个名字,才知道这个朴实的汉子,多年来一直在山上搜集当年八路军战士的遗骸,并把遗骸背到自己家里存放,后来搜集的多了,才在村后的山脚下,找到了一块地方集中存放。他所在的村庄,名叫孔家峧,位于黎城县的北部,黎城曾是八路军机关、北方局高干会议会址、一二九师师部、太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左权等八路军将领曾在此工作和生活。多年来,郭海波接受祖训,精心保管上千页八路军各部粮食及物资调运原始账单,还有不少珍贵的文件和书信。为了传承烈士精神,让更多的烈士有个安身之地,从2009年起,郭海波得空就上山,寻找抗日战争时期在附近牺牲的八路军烈士遗骸。为了带英烈“回家”,他翻越了200余座山头,穿梭于悬崖绝壁间,冒着生命的危险,顶着家人的抱怨和村民的不解,先后找回了22具遗骸,为他们修建了简易陵墓。八路军研究会得知情况后,派出专门人员,来到孔家峧,深入考察调查了解了郭海波寻找烈士遗骸的全过程,于是决定启动巍巍太行专项基金,让抗战烈士回家项目。

第一次同革命后代们同桌吃饭,我感到非常拘束,以为他们生活在北京,见惯了大场合,应该是大手大脚的,没想到,他们十分节俭,向前大哥只是点了几道普通的菜,一边的政平大姐还一再强调说:“够吃就行了,别点多了浪费。”吃饭间,大家聊的话题,都是父辈当年在根据地的趣闻轶事,让我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同春林大哥聊天中,我了解了许多当年冀氏县游击队的事情,同我知道的有关王光烈士带领民兵化装出殡袭击炮楼日军的故事相吻合,加强了对王光烈士的了解和掌握。在同临春大姐的聊天中,我印证了韩略伏击战背后情报战的真实。在与向前大哥的聊天中,我知道了王新亭将军在安泽郭庄政治部的许多事情。可以说,一顿饭下来,我们聊得十分开心,谈笑间已经成为兄弟姐妹了,我也打消了此前的顾虑。

第二天一早,在黎城县原人大副主任孙广兴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向孔家峧进发了。孙广兴是黎城红色文化研究的专家,他写出的有关红色方面的书籍,已达几百万字,涵盖了黎城抗战时期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讲黎城抗战,非孙广兴莫属,在以后的交往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初春的太行山,一切还在沉睡中,这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它的雄浑和辽阔,看到了不同于太岳山的内涵,山势高昂挺拔,悬崖绝壁遍布,似乎每个山间,都可以布下雄兵百万,难怪抗战时期,这里成为较早的根据地,并成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机关和一二九师部的所在地。

车子驶入孔家峧,映入我眼帘的那种特别圆润、透明,有着五颜六色的河卵石,一看就知道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冲刷,坚毅、包容、朴实、无华。我第一眼看到郭海波,觉得他就是孔家峧河卵石的化身,他的身上积蓄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郭海波家的院子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抗战时期遗留的炮弹,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是他自己从山上捡拾和从附近村里搜集的。我曾问他,你最早开始找回遗骸,放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放在了家里,这样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我说:“弟妹同意吗?”他说:“肯定是不同意呀!我开始悄悄地放,不让她知道,可后来多了,再也瞒不住了,才在外面找了地方存放。”话说简单、直白,可做起来,真不容易,家人的反对,乡亲的误解,在自己付出艰辛的努力后,还要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直到郭海波的事迹,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支持后,他的行为才逐渐获得家人和乡亲的理解。

我们这次到孔家峧,主要是为墓地周围种树,八路军研究会从农科院购买了一种新品种红花槐,向前大哥已经提前快递到村里。我们从村里拉上槐树苗,驱车来到无名烈士墓地,这里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位于孔家峧的北山脚下,郭海波硬是靠人工,把这里开辟出来,用石头圈成了墓地,把烈士的遗骸,存放在里面。当天,我们在墓地周围,种植了2000多棵红花槐。

简单的午饭后,我们由孙广兴主任带路,前往仟仵村。在路上,孙主任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把抗战时期的黎城,讲的头头是道,让我再一次对黎城、对他刮目相看。说实在的,此前,一说起太行山抗战,首先说的是武乡、左权、砖壁、麻田,黎城仅仅是黄崖洞而已,没想到,这里村村都有红色故事,山山都有红色足迹。抗战时期,仟仵村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这里四周全是奇峰异岭,村子建在半山腰上,站在村子里,周围的景色一览无余。据孙主任介绍,仟仵还是一个古村落,当初,仵性人选择在这里建村,也是选中了这里优美的环境。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村对面的大山里召开的,八路军的制药厂、被服厂、后方医院都在这一代,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许多领导都曾住在这里。孙主任把我们领到村前一处山坡前告诉我们,这面山坡上,埋葬的全是关家脑战役牺牲的八路军战士。他说,当时关家脑战役打响后,后方医院就建在这个村里,战役进行到最后,抬过来的伤员和牺牲的战士,已经没有地方存放,许多战士牺牲后都得摞起来。关家脑战役应该是八路军抗战时期最惨烈、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了,我们在许多影视片里,都看到过这次战役的场景。其实,真实的场景更惨烈。站在山脚下的纪念碑前,一时间心潮涌动,竟无语凝噎。

第二次到黎城,是在今年7月12日,陪同八路军研究会的刘晋英、贾慧芳大姐一块去的,她们此行的目的,是做前期考察,为研究会下一步公益活动打前站。我们从临汾高铁站,接上两位大姐,一路冒雨东行,经安泽、长子、壶关,最后到黎城。在黎城,迎接我们的是黎城红色研究会的李建华,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简单的寒暄后,他开车引领我们来到了霞庄,因为下一步的捐书活动,要选择一个村,看一看村里图书室。对于霞庄,我脑海里一片空白,心里还想,这个小伙子怎么把我们领到了这里,在村委等人的片刻,我观察了一下村委会,感觉很不以为然。因为村委会的布局,办公室的陈设非常简单,还同村里的小学在一起,以至于李建华邀请我们去村里看看,我的心绪都是懒懒的,有点不想去。没想到,一圈参观下来,我却自己打脸了,原来霞庄的内涵太大了,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名村,还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驻地,有着“远见近不现”的地理特点,著名的黎城会议就在这里召开。我们一路走来,村里满是古建的民居,一处有一处的风格,一院有一院的特色,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更为可贵的是,抗战时期的许多领导刘伯承、彭德怀、邓小平等都在这些院落里居住,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红色印记。印象深刻的是李建华这个小伙子,对霞庄的历史和未来如数家珍,原来,他曾经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为霞庄的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真应该为这样的年轻人点赞。

然而,更令我惊奇的是黎城县图书馆,在这个比较偏僻的小城里,竟有这样一个占地规模、建筑面积、馆内藏书、阅读环境超一流的地方,可见读书在这个山区县,已经蔚然成风。我眼前的李馆长更是少有的干练人,人过中年的她,沉稳大气,热情好客,在图书馆任职的二十多年里,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紧跟时代脉搏,拓宽业务范围,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图书馆,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楷模,想想真是不易。

最近一次去黎城,是在7月26日,启洲说向前大哥他们到了黎城,我说:“去吧,好久不见,过去看看向前大哥、政平大姐他们也是应该的。”刚到黎城宾馆,我们便遇到了太行精神研究会的孟路夫妇,我同孟路曾经有一面之缘,此前,孟路带团队到安泽小李村接受红色教育,我去讲了一堂党课,由于是第一次,准备得不太充分,讲得也不太尽人意,心里总是愧疚。在黎城相见,自然格外亲热,原来他俩也是启洲通知到的,还联系了电视台的记者。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才听孟路妻子讲,孟路的小叔去世了,他们本计划前去奔丧的,可考虑到这次活动,还是把小叔去世的事,压到了心底,这是后话。在一楼餐厅,见到政平大姐后才知道,他们这次到黎城,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邀请了北京正鉴科技中心的张继宗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的李海军博士生导师带领的学生团队,专门对孔家峧八路军无名烈士的遗骨进行鉴定,这是国内开展的首例。

在前往孔家峧的路上,我有幸同张教授同行,才知道张教授是我国著名法医人类学家,曾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从事法医人类学研究工作,从事法医人类学研究、教学、办案工作二十余年,是该领域内的顶尖人才。这次来黎城,是受八路军研究会所托,为孔家峧无名烈士进行骨骼鉴定的,他们平时的工作非常繁忙,随时都有全国各地的疑案等待他们破解,而他们平时开一次棺的收费是15万元,说到这里,我不仅对张教授肃然起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还有张教授这样的爱心人士在坚守底线,真是难能可贵。

在无名烈士墓前,郭海波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工作用的帐篷,我们悬挂好标语,孙广兴主任点燃了香火,大家向烈士墓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民族大学团队在无名烈士纪念碑前,面对党旗进行了入党宣誓。这个团队除导师外,全是清一色的女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工作,对她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考验。听海军导师讲,她们六人中,全是硕士研究生,有两位还准备读博士,听到这里,让人倍感欣慰。

我本来不计划进墓室的,可看到大家都换好衣服、带好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准备上战场的样子,还是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快速地换好外套,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无名烈士墓的墓室很大,里面存放了22具无名烈士的遗骸,看到摆放的一具具红色的小棺木,我还是感到很震撼,曾经在电视或电影上无数次看到过类似的坟堆或棺木,但亲临现场,还是第一次。想到躺在这里的人,都是我们的先辈,都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没有当年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他们当年也许很年轻,都有着一张英俊的面容,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最终来到了抗战的第一线。他们也许没有想到过死,但当冲锋号响起的时候,他们是那样的义无反顾。这应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传承,就像今天来到这里的所有人一样,有着深深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按照张教授的安排,我们把22具遗骸进行了编号,张教授亲自在棺木上进行了标注,民族大学的学生们在室外准备好工作台后,我们在向前大哥的带领下,庄重地抬起了一号棺木,走出墓室,走向工作台,就像我们的礼兵抬着从朝鲜战争烈士遗骸回国一样,庄严而神圣。

中午时分,野外工作现场的温度接近30度,帐篷内的温度更高,参加遗骨鉴定的张教授、李博士和年轻的女大学生们,浑身大汗淋漓,可他们全然不顾,认真仔细地按照规程做着检查,一旁的张教授现场分析、指导,不停地做着讲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第一具无名烈士的遗骨鉴定有了初步结果,男性,18--22岁,死于头部弹片。帐篷外等候的我们,也感到了欣慰。

午饭是在孔家峧村委大院吃的,两口大铁锅,一锅烩菜,一锅米饭,也许是大伙都饿了,也许是没有吃过这样做的饭菜,也许是第一天的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大伙吃的特别香。刚吃过午饭,张教授便带着大家又去墓地工作了,在同他聊天时得知,他今年已经68岁了,这样的年龄,这样的工作态度,又不要一分报酬,真不知说什么好。还有那帮可爱的,有着天使般容颜和美好心灵的女大学生们,面对她们,我想自己应该做的还很多、很多。

傍晚时分,我和启洲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大家,踏上了返回的路程。曾经听说过,认识一个人,爱上了一座城。而我在黎城认识了一群人,我也爱上了黎城这座城,爱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更爱上了生活在这里的和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2022年7月29日  于安泽
作者:安泽县税务局副局长、作协主席李海生

分享到:
0
上一篇: 对一张八路军阅兵老照片的考证
下一篇: 生活故事:致敬平凡英雄
返回